imToken钱包官网|埃博拉病毒
- 作者: imToken钱包官网
- 2024-03-09 23:02:04
埃博拉病毒(烈性传染病病毒)_百度百科
毒(烈性传染病病毒)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埃博拉病毒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展开添加义项埃博拉病毒播报讨论上传视频烈性传染病病毒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于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死亡率在50%至90%不等, [1]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2]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 [3-4]埃博拉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病毒之一,比艾滋病病毒还要可怕得多。 病毒一旦入侵人体,医学治疗的速度就很难赶上病毒攻击人体的速度。它较强的传染性和最高达90%的病死率,如未及时防控很容易让疫情大规模爆发,所以埃博拉也被称为最致命的病毒之一。 [86]中文名埃博拉病毒外文名Ebola virus别 名伊波拉病毒危 害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病毒性出血热传播方式体液,血液致死原因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等病毒来自“Filoviridae”族安全等级4级目录1病毒发现2结构形态3致病原理4病毒分型▪扎伊尔型▪苏丹型▪雷斯顿型▪科特迪瓦型▪变异新型5传播途径▪敏感细胞▪传播方法▪专家观点6地区分布7检查方法▪综述▪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查▪病毒特异性抗原和核酸的检查▪检测设备▪核酸检测试剂8预防措施▪疫苗研制▪研制成功▪防范措施▪鸵鸟蛋抗体9治疗方法10各国举措▪美国▪日本▪英国▪中国▪塞拉利昂▪朝鲜▪韩国▪德国▪菲律宾11疫情影响12历史报告13病毒溯源14中国研究15病例分析16生物战争17艺术作品18最新疫情病毒发现播报编辑埃博拉病毒“埃博拉”是刚果(金)(旧称扎伊尔)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时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 [6]结构形态播报编辑埃博拉病毒结构形态埃博拉病毒(EBoV)属丝状病毒科,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单股负链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⁶。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纳米,大小100纳米×(300~1500)纳米,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纳米左右,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有囊膜,表面有8~10纳米长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来自刚果(金)、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博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不过实验室纯化技术也可能是造成这些形状产生的因素之一,例如离心机的高速运转可能使病毒粒子变形。病毒粒子一般直径约80纳米,但长度可达1400纳米,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长度则接近1000纳米。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之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埃博拉病毒EBOV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摄氏度不能完全灭活,60摄氏度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分钟可使之完全灭活。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EBOV在血液样本或病尸中可存活数周;4摄氏度条件下存放5周其感染性保持不变,8周滴度降至一半。-70摄氏度条件可长期保存。EBOV的自然宿主虽尚未最后确定,但已有多方证据表明猴子及猩猩等野生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其他动物有EBOV感染现象。证据1:1976年、1996年、2002年的流行,源于人类接触野外死亡的猩猩;证据2:菲律宾出口的猴子多次查出EBOV,但没有发现发病;证据3:2003年8月刚果(布)卫生健康部的调查表明,野外黑猩猩、野猪体内可查到EBOV。 [6]致病原理播报编辑免疫系统是埃博拉的帮凶?第4个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染此病毒,临床上无症状。1976年在苏丹流行时,病死率为53.2%;在扎伊尔,高达88.8%。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性、坏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照顾病人的医生护士或家庭成员,和病人密切接触后可被感染。有时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苏丹流行时,与病人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病人者为81%。医院内实验人员感染和发病也有好几起。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实验室检查常见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严重减少和转氨酶升高(AST>ALT),有时血淀粉酶也增高。诊断可用ELISA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出现IgM抗体提示感染);用ELISA检测血液、血清或组织匀浆中的抗原;用IFA通过单克隆抗体检测肝细胞中的病毒抗原;或者通过细胞培养或豚鼠接种分离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有时可在肝切片中观察到病毒。用IFA检测抗体常导致误判,特别是在进行既往感染的血清学调查时。实验室研究有很大的危险性,应该只在有防护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和社区感染的地方开展(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潜伏期为2~21天。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高达88%。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Biosafety Level 4)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在何处,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用一位医生的话来说,感染上“埃博拉”的人会在你面前“融化”掉。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6]病毒分型播报编辑央视纪录片截图 [7]已确定埃博拉病毒分5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型(EBO-Zaire)、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埃博拉—莱斯顿型(EBO-R)、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和塔伊夫森林病毒(Tai Forest virus ) [84]。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特性,EBO-Z和EBO-S对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很高;EBO-R对人类不致病,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对人类有明显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致死,对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2009年7月9日,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道,在菲律宾一些农场的猪身上鉴别出一种名为reston的埃博拉病毒(EBO-R)此但与其他类型的埃博拉病毒不同,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对人造成威胁。 [8]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有高达90%的致死率,在流行地区死亡率1976年为88%、1977年为100%、1994年为59%、1995年为81%、1996年为73%、2001年至2002年为80%,2003年则是90%,2007年平均为83%。 [9]1976年8月26日首次于刚果(金)北边城镇爆发,首位个案纪录为44岁教师Mabalo Lokela,当时他的高烧被诊断为疑似疟疾感染,并且接受奎宁注射治疗,这位病人每日回医院就诊观察,一周后却恶化为无法控制的呕吐,带血腹泻、头痛、晕眩伴随呼吸困难,并开始自口、鼻、直肠等多处开始出血,于9月18日过世,病程仅约2周。不久之后,更多病患带着相似的症状就医,包括发烧、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疲倦、恶心、晕眩等。这些常发展成带血腹泻、严重呕吐和多发性出血,初期传染可能肇因于重复使用用过却未消毒之针筒,后续传染主要则是照顾病患时,在没有适当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受到病毒侵袭或传统埋葬前置作业的清洗过程。 [6]苏丹型苏丹埃博拉病毒在1976年首次在苏丹棉花厂工人身上被发现。研究人员指出,这名工人应该是在工厂中或附近接触到到带原生物宿主,但在检测过工厂附近的动物及昆虫后仍一无所获,带原宿主至今仍是未知。 [9]第二个病例是一位住在苏丹的夜店负责人,当地医院用尽所有的方法治疗他都没有效果,最后还是宣告不治。医护人员在治疗时并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导致病毒传遍医院发生大爆发。最近的爆发发生于2004年5月。2004年5月,苏丹Yambio县回报20个病例,并有5人死亡。疾病管制局在几天后确认这些病例为苏丹埃博拉,邻近国家例如乌干达、刚果皆增加边界的守卫,以控制疫情。1976年苏丹埃博拉的平均死亡率为53%,1979年为68%,2000年至2001年间为53%,平均死亡率为53.76%。 [6]雷斯顿型1989年11月首次在一群由菲律宾进口至美国维珍尼亚州雷斯顿的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身上发现。此一病毒对猴子有很高的致死率,但对人类并没有致命性。1990年2月,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再次在雷斯顿、德州及菲律宾爆发。1992年及1996年,更多病例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和德州发现。所有感染的猴只出现与猿猴出血热类似的症状。在这两次爆发中,没有任何人类受到感染。 [6]科特迪瓦型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这个品种首先在科特迪瓦的塔伊国家公园中被发现。在1994年11月1日,二只黑猩猩尸体在森林里被发现。检验人员发现在心脏中的血液是棕色的且已液化(通常尸体中的血液在死亡十几小时之后就应该完全凝固),内脏外观并没有明显痕迹,肺中充满血液。从黑猩猩身上采取到的组织显示,此病毒与苏丹埃博拉及1976年爆发的扎伊尔埃博拉十分相似。1994年后,更多死亡的黑猩猩被发现,科学家用许多方法对病毒进行检测。感染的来源被认为是一只被黑猩猩捕食且带有病毒的疣猴。执行尸体检验的其中一位科学家感染了病毒。她出现了类似登革热的症状并在一星期后被送到瑞士治疗。两个星期后出院,在感染病毒之后的第六个星期完全康复。 [6]变异新型美国国家传染病和过敏病研究所的美国科学家彼得博士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埃博拉病毒发生了变异,变得比之前更容易传播而引起的感染。 [10]传播途径播报编辑敏感细胞绿猴肾细胞(Vero)、地鼠肾细胞(BHK)、人胚肺纤维母细胞等均可用培养EBoV。病毒感染细胞后7h,培养物中可检测到病毒RNA,18h达高峰,48h后可见到细胞病变。7~8天后细胞变圆、皱缩,染色后可见细胞内病毒包含体。传播方法埃博拉病毒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普遍易感,经肠道、非胃肠道或鼻内途径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后2~5天出现高热,6~9天死亡。发病后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豚鼠、仓鼠、乳鼠较为敏感,腹腔、静脉、皮内或鼻内途径接种均可引起感染。成年小鼠和鸡胚不敏感。人群普遍易感,无论其年龄和性别。高危人群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感染动物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医务人员、检验人员、在埃博拉流行现场的工作人员等。埃博拉病毒 [11]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热性,但在60摄氏度的条件下60分钟将被杀死。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体液、血液中,因此对病人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插管等,均应彻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压蒸气消毒。埃博拉病毒还可能经过空气传播。实验人员将恒河猴的头部露出笼外,让其吸入直径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气雾,猴子4~5天后发病。每天与病猴密切接触的6个工作人员的血清发现该病毒抗体阳性,其中5人没有受过外伤,也无注射史,因此认为可通过飞沫传播。 [6]埃博拉病毒(绿)侵染VERO E6细胞 [12]病毒可通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埃博拉病毒虽然猴子间的空气传染在实验室中已被证实,但并不能证明人与人之间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病毒。美茵嘉护士是空气传染的可能病例,研究人员并不确定她是如何接触到病毒。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为医院的环境,糟糕的公共卫生、随处弃置的针头、缺乏负压病房都对医护人员造成极大威胁。因为较好的设备及卫生,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此期接触病人甚至可能不会受感染。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的因腹泻、呕吐和出血所排出的体液将具有高度的生物危险性。由于缺乏适当的医疗设备和卫生训练,疫情的大规模流行往往发生在那些没有现代化医院和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的贫困地区。许多感染源存在的地区正好具有这些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下,控制疾病的仅有措施是:禁止共享针头,在严格消毒情况下也不能重复使用针头;隔离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依照严格的规程,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所有医护人员和访问工作者都应当严格执行这些措施。 [6]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10月6日发布公报说,埃博拉病毒不通过空气传播,并且未有证据显示病毒出现变异。因此一些关于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变异成可通过空气传播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臆测。世卫组织强调说,研究显示此前所有埃博拉病例都由直接接触出现症状的患者所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与患者体液直接密切接触,其中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感染性最强,在患者的乳汁、尿液、精液中也能发现病毒,唾液与眼泪有一定的传染风险,不过在患者汗液样本中从未检测出完整的活体病毒 [13]。专家观点2014年10月3日,当前主流观点认为埃博拉是接触传播;然而近来几位医学专家称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变异成通过呼吸传播。更有两位专家认为当前形式的埃博拉病毒已能通过气溶胶传播。若真如此,如埃博拉不能迅速受控,恐会传至全球。当前主流认知是,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而非通过空气传播;只有病人在出现埃博拉症状以后才具有传染性。纽约时报报道,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中心主任Michael T. Osterholm表示,埃博拉病毒的复制方式臭名昭著,进入人体A的病毒可能与人体B在基因上完全不同。当前埃博拉病毒传播速度前所未有,过去四个月人与人间传播量很可能超过过去500~1000年的总量。Osterholm称,如果某些病毒发生变异,可能会发展到呼吸传播。若真是如此,埃博拉病毒会迅速传播到全球。政府官员不敢谈论这些,因为他们不想被指责是那个在拥挤的剧院里喊着火的人。Osterholm认为,需要指出这种可能,人们需要做好准备。2012年,几位加拿大研究者证实,Zaire埃博拉(Ebola Zaire)病毒可以经呼吸道由猪传播给猴子,而这两种动物的肺部与人近似。Zaire埃博拉病毒正是在西非肆虐传播的病毒。Richard Preston的著作《The hot zone》记录了1989年Reston埃博拉病毒的爆发,这种病毒通过呼吸在猴子间传播,最后所有猴子都接受了安乐死,疫情才告一段落。据Guardian报道,联合国埃博拉应急团队主席称,如果当前疫情不能得到迅速有效控制,有这样恐怖的可能发生—埃博拉病毒发展成空气传播。美国UIC大学两位国家级传染病学专家认为,当前形式的埃博拉病毒已经能够通过气溶胶传播。有科学和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埃博拉病毒有可能通过气溶胶颗粒传播,这表明医疗工作者应戴呼吸罩而非口罩。气溶胶又称气胶、烟雾质,是指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一般大小在0.01~10微米之间,可分为自然和人类产生两种。 [14]地区分布播报编辑暴发过疫情的国家 [15]埃博拉出血热目前为止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但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共和国、中非共和国、利比亚、加蓬、尼日利亚、肯尼亚、科特迪瓦、喀麦隆、津巴布韦、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以及南非。非洲以外地区偶有病例报道,均属于输入性或实验室意外感染,未发现有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埃博拉病毒仅在个别国家、地区间歇性流行,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流行区感染,异地发病:到目前为止,美国、英国、瑞士报道过输入病例,均为流行区旅行,参与诊治病人或参与调查研究人员。没有流行。 [6]检查方法播报编辑综述埃博拉病毒是高度危险的病原体,必须在专门的实验设施内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在非洲疫区主要通过检测埃博拉病毒的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以及检查病毒抗原或核酸等进行诊断。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查病人血液中的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在发病后2~9天出现,持续存在到发病后1~6个月;IgG抗体在发病后6~18天出现,持续存在到发病后2年以上。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出的病毒核心蛋白羧基端多肽为抗原,建立的检测埃博拉病毒IgG抗体的ELISA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但对于部分急性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很低的患者,应同时进行病毒抗原或核酸的检测。病毒特异性抗原和核酸的检查已经证实检测埃博拉病毒抗原与检测病毒核酸的一致性几乎达到100%,敏感度很高。并且,用?射线照射标本并灭活病毒后,再检测病毒抗原或RNA时,实验安全性增高,且实验结果也不受显著影响。 [6]检测设备新华网罗马2014年12月12日电,意大利国家传染病研究所日前发表声明称,已研发出快速检测埃博拉病毒的便携设备,可在75分钟内检测出血液样本中是否存在埃博拉病毒。这种设备由该研究所与意大利生物技术企业Clonit、法国企业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合作研发,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即时聚合酶链式反应。这种设备灵敏度极高,即便是微量的人类血液经过多次稀释也能检测出所含病毒,而且能够早期甄别病毒,显著减少传染风险。 [16]核酸检测试剂2015年4月27日,世卫组织正式宣布批准“之江”研发生产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列入其官方采购名录,同时将这一产品作为埃博拉病毒的检测手段之一向全世界推荐。短短1年,“上海造”埃博拉检测产品蜚声国际。看似轻松的收获,却是整整5年的“无心插柳”。2010年,一个偶然机会,有位非洲客户请之江研制埃博拉检测试剂。面对是生意人都会算的“赔钱订单”,邵俊斌心里想的却是创新和服务:“订单少,市场小,确实赚不了钱。不过,既然公司承诺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我们就应该投入研发。”得益于公司建立之初就组建的生物信息团队,公司从2010年起开始研制埃博拉检测试剂盒,5个月内研发成功。该试剂盒于2014年2月获得欧盟CE认证,成为全球首个获得欧盟CE认证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产品。在非洲埃博拉疫情暴发后,该产品于第一时间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等国家参考实验室使用,使用效果良好。目前,试剂主要销往尼日利亚、几内亚、喀麦隆、肯尼亚、美国、印度等国;国内采购试剂做储备的单位达35家。企业3天就能生产5万人份试剂。 [17]预防措施播报编辑疫苗研制埃博拉病毒2006年2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负责人加里·纳贝尔称,预防致命性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已经通过了最初的人类安全检测,其令人充满希望的迹象表明,这种疫苗能使人类免受此病的感染。 [18]已经有21人接受了早期测试的试验性疫苗。不过纳贝尔提醒说,仍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证实这种疫苗是否成功。纳贝尔和研究中心的同事从含有3个埃博拉蛋白质的DNA中研发出疫苗。他们说,这种疫苗能令猴子对埃博拉有免疫力。疫苗不仅能抑制这种病的传播,还能保护医生、护士和动物饲养员,以防患于未然。 [18]2014年8月9日,中国宣布已掌握埃博拉病毒抗体基因,同时具备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及时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能力,这让世界为之惊喜。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高官也不断提醒各国重视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的丰富经验。 [19]2014年9月8日,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发一种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测试疫苗,并且计划九月开始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测试。一旦伦理申请获得通过就会开始进行试验。如果这种疫苗效果良好,这项研究将延伸到西非的冈比亚和马里。 [20]研究人员希望这种疫苗能够让这些国家的人们防止感染这种病毒,但是首先要在未感染的人群中对这种疫苗进行测试。这种埃博拉病毒已经被证实非常难以控制,目前只能够对药效和疫苗的效果进行评估。 [20]这种疫苗含有埃博拉病毒的一种蛋白质,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引发免疫系统反应。研究的第一阶段将在60位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试用。如果证实这种疫苗安全而且有效,那么它就会被用于冈比亚和马里的80位志愿者。到2015年,这种疫苗有可能在这些病毒爆发的国家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20]2014年9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称,年底前可能将有大规模疫苗,用于控制西非的埃博拉疫情蔓延。虽然科学家在对两种疫苗进行试验,但目前没有得到批准的疫苗。根据计划,到年底前生产的疫苗数量,将能够对疫情的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据认为,目前埃博拉疫情已造成5个西非国家5800多人感染。 [21]2014年12月,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团队自主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通过国家、军队联合评审,获得临床批件,并于当月开展人体试验。 [22]研制成功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12月23日宣布,由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研发的疫苗可实现高效防护埃博拉病毒。这项临床试验由世卫组织领导,几内亚卫生部等机构参与。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新一期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上。试验去年在几内亚开展,当时该地区仍不断出现新增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近1.2万直接或间接接触过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人参与了这项试验。报告称,研究人员首先选取了18岁以上的成年人开展试验,这些人都不是孕妇、哺乳期妇女或重病患者。2119人立即接受了疫苗接种,2041人则推迟了21天接种疫苗。结果显示,立即接种疫苗的人都得到了有效防护,没有患上埃博拉出血热。但在推迟21天接种疫苗的人中,则有16人患上埃博拉出血热。上述试验结果证实有效性后,研究人员将接种范围扩大至6岁以上的儿童,共有1677人立即接种了疫苗,其中包括194名儿童。结果显示,他们也得到了有效防护,没有患上埃博拉出血热。在接种疫苗的5837人中,约一半的人出现了头痛、疲劳和肌肉酸痛等轻微的不良反应,个别人不良反应较重,但他们的身体都在数天内恢复了,并没有产生长期影响。在一直没有接种疫苗的人中,共有7人患上了埃博拉出血热。生产疫苗的美国默沙东公司已经获得美国和欧盟方面的一些资格认证,这有利于相关监管机构加快审核这种新疫苗,使其尽快投入应用。本次研究报告的作者、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玛丽-波勒·基尼说,尽管这项成果来得有点晚,许多人已经在西非埃博拉疫情中失去生命,但这至少能保证下一次埃博拉疫情来袭时,人们不会束手无策。 [5]防范措施控制传播控制“埃博拉”的扩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动态,加强国境检疫,暂停进口猴子主要限制来自疫区的猴子,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除灵长类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应隔离观察。一旦确诊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最严格的隔离,即使用带有空气滤过装置的隔离设备。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穿好隔离服,可能时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密切观察。辅助性治疗治疗首先是辅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干扰素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治疗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争议。鸵鸟蛋抗体2014年11月23日,日本京都府立大学宣布,其研究小组开发出利用鸵鸟蛋大量制作埃博拉病毒抗体的技术,一些机场计划在12月中旬开始使用含有这种抗体的喷雾剂。鸵鸟有很强的免疫力,这源于其身体强大的抗体生成能力。京都府立大学教授冢本康浩及其团队一直研究鸵鸟的免疫力,开发出了利用鸵鸟蛋大量提取抗体的技术。在新研究中,研究小组首先研制出埃博拉病毒重组蛋白,将其作为抗原注入鸵鸟体内。鸵鸟由此生成抗体并传给其所产的蛋,将鸵鸟蛋的蛋黄部分取出后,可提纯抗体。研究小组目前计划使用这种抗体制成可预防感染的喷雾剂,可喷洒在手、口罩以及门把手上。 [23]治疗方法播报编辑英国科学家研究显示切勿吃含有蛋白质成分的食物,而在科特迪瓦流传了一种方法,把牛尿煮沸饮用。现今唯一对抗方法为注射NPC1阻碍剂,埃博拉病毒需透过NPC1进入细胞核进行自身复制,NPC1蛋白于细胞间进行运输胆固醇,即使阻碍剂会阻挡胆固醇的运输路线造成尼曼匹克症但那是可以容忍的。绝大多数的爆发都是短暂的时间。NPC1阻碍剂也能对抗马堡病毒。摄入大量盐水可防埃博拉是谣言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15日发布一份声明指出,某些产品与实践可预防或治愈埃博拉病毒是谣言,经过完全检测及批准的埃博拉疫苗可能不会在2015年前出现。世卫组织强调,尽管一些有前景的产品正处于研发中,但数十年来的科研工作并未发现任何有疗效或具防护性作用的药剂对人体安全有效。声明称,当前为尽可能挽救埃博拉病患的生命,世卫组织已认可使用试验性药物治疗。各方正在加速试验性药物生产,但该类药物供应仍然十分有限,而公众也须认识到试验性药物未经人体试验,也未经监管机构批准。对某些声称可预防或治愈埃博拉病毒的产品或方法,世卫组织予以完全否定,并称其为“盲目疗法”。例如,“摄入大量盐水可预防埃博拉病毒”的谣言已至少导致2名尼日利亚人死亡。 [24]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于当地时间2020年10月14日宣布批准了全球首个埃博拉病毒治疗方法:“银马泽伯”(Inmazeb)。“银马泽伯”是三种单克隆抗体混合物药物,由美国再生元制药公司生产,在遏制埃博拉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方面实现了突破。 [25]各国举措播报编辑美国美国参议院2004年5月19日通过“生物盾牌计划”法案,批准拨款56亿美元用于美国预防生物或者化学武器袭击。法案涉及的生化袭击包括天花、炭疽病、肉毒杆菌毒素、瘟疫和埃博拉病毒等。 [26]这项名为“生物盾牌计划”的法案规定,在未来十年内,美国将鼓励制药企业研究与开发针对生物恐怖活动的应对措施,加快对解毒药品的批准过程,在紧急情况下允许政府向公众提供未经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某些治疗方法。 [26]美国原定派遣3000名士兵前往利比里亚帮助抗击埃博拉疫情,现在决定增至4000人。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已经批准这一计划,美方将分批次派遣总共不超过4000名士兵前往利比里亚。柯比强调,美方派遣的这些人将提供后勤和工程技术支持,但他们不是医护人员,因此不会被派往病毒感染高风险地区。目前,已有大约200名美军士兵部署在利比里亚,参与建造一处用于培训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总部基地。 [26]由于两名护士在照顾埃博拉患者时感染病毒,美国卫生部门20日升级埃博拉防护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求穿上防护服后不能裸露皮肤,并不再建议使用护目镜。 [27]美国内布拉斯加医疗中心2014年10月21日宣布,从西非接回的一名埃博拉患者,在该院治疗两周多后已康复并将于22日出院。至此,美国从西非接回的5名埃博拉患者已全部战胜病毒。 [28]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2日宣布,来自西非埃博拉疫区的所有旅客抵美后要接受21天的密切监控,旅客在此期间每天需向美国卫生部门上报体温等情况,以确定是否出现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症状。此规定也适用于从西非疫区返回国内的美国公民。这项监控计划将于10月27日起率先在西非旅客主要停留的美国东部6个州开始实行,即纽约、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弗吉尼亚、新泽西和佐治亚。最终美国所有州都会对来自西非疫区的旅客进行监控。 [29]2014年10月27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公布了新的针对可能感染埃博拉人群的指导方针,但美国许多州的州长以及军队指挥官决定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这一新的指导方针称,如果曾经与埃博拉患者的体液接触,例如在没有佩戴护具的情况下触碰他们的体液,或者被受污染的针头戳伤过那么即使没有症状、不被认为具有传染性,也应该远离营业性运输工具和公众集会的场所。 [30]2014年11月11日被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纽约医生斯宾塞(Craig Spencer)将从曼哈顿的医院出院。自10月23日被确诊以来,斯宾塞一直在纽约贝勒维医疗中心(Bellevue Hospital Center)接受隔离治疗。斯宾塞是人道主义救援组织“无国界医生”的一名志愿者,曾在几内亚帮助治疗埃博拉患者,于10月中旬返回美国。他是纽约市第一例埃博拉患者,也是美国第四例被确诊感染埃博拉的患者。经检测,斯宾塞医生的体内已没有埃博拉病毒。目前尚不清楚出院后斯宾塞医生是否将回到位于汉密尔顿高地的家中,他的未婚妻摩根迪克逊正在此处接受隔离,隔离期于本周末结束。 [31]2014年11月10日,谷歌发起一项名为“赠予”(giving)的宣传活动。该活动旨在为抗击埃博拉病毒筹集资金——谷歌表示,将为用户每捐献的1美元,追加2美元的捐款。据谷歌CEO佩奇透露,谷歌已经向包括InSTEDD、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Medecins Sans Frontieres、NetHope, Partners in Health、Save the Children以及U.S. Fund for UNICEF在内的多家非盈利机构捐出了1000万美元。此外Page Family Foundation(佩奇家庭基金会)也额外捐赠了1500万美元,以帮助有关机构联合抗击埃博拉病毒。 [32]日本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合成了外表和结构与埃博拉病毒十分相似、但毒性要弱得多的病毒。这种病毒可用于研究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和毒性发作机制,帮助开发埃博拉疫苗,防止生物恐怖。这种埃博拉类似病毒是东京大学河冈义裕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合成的。除了基因不同,这种病毒的外形、结构形式及所包含的蛋白质都与真正的埃博拉病毒一样,并且也能感染人体细胞。河冈教授曾成功合成了真正的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共包含7种蛋白质,其构造是在细管状外壳中包裹着基因和蛋白质复合体。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埃博拉类似病毒与真正的埃博拉病毒外表十分相似。埃博拉类似病毒的毒性要低得多,研究、试验更为方便。 [6]2014年11月7日,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宣布,为应对在西非日益严重的传染病埃博拉,日本将再提供最多1亿美元的援助。 [33]新华社东京2018年10月19日电,日本一项最新研究弄清了埃博拉病毒的基本构造,有望用于研发埃博拉出血热的治疗药物。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34]英国2014年9月17日,对抗埃博拉病毒的疫苗试验已经开始在英国牛津进行,首批60名健康的志愿者将接受疫苗注射。在正常情况下,一种新疫苗需要经过数年的人体试验才能获得批准使用,但基于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的严重性,这一实验性疫苗的开发正以“惊人的速度”推进。进行试验的这种疫苗由英国药业巨头葛兰素史克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联合开发。试验的资金来自英国威康信托基金、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以及英国国际发展署。 [35]中国2014年9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新德里宣布,中国政府将再次向国际社会抗击埃博拉疫情提供援助。习近平指出,当前,西非埃博拉疫情加剧蔓延,给包括中印在内的国际社会带来严峻挑战。为支持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等国抗击埃博拉疫情,帮助疫区周边国家加强防疫能力建设,支持有关国际地区组织在抗疫斗争中继续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中国政府决定在此前提供两批援助的基础上,再次向上述三国提供金额为2亿元人民币紧急现汇、粮食和物资援助,向世界卫生组织和非盟各提供200万美元现汇援助。 [36-37]针对持续蔓延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采取一系列严密措施,筑牢境外、途中、口岸三道防线,发挥口岸防火墙作用,严防埃博拉疫情传入。境外防线要求利比里亚、几内亚、塞拉利昂等西非疫情发生国继续加强离境检疫,防止有发热等埃博拉出血热症状的人员赴华。途中防线继续要求有关国际航空公司在重点航班上加强宣传,落实有症状者申报、初步处置、及时通报第一入境口岸等措施。前期,国家质检总局专门制作了中英、中法版本的口岸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宣传片,要求各有关国际航空公司在来华航班上滚动播放。口岸防线继续强化登机检疫、体温筛查、医学巡查、有症状者转运等措施。针对美国、西班牙出现输入性病例并引发本土病例的新情况,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进一步坚持原有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同时近期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强调了检疫过程的可追溯性;二是加强来自或21天内曾到过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区人员的筛查和信息通报工作;三是强调个人防护的培训和演练。在2014年10月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办公室主任李静披露,8月4日至10月28日,口岸累计排查来自疫区人员26235人,发现有发热等症状者88人,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确诊疟疾、登革热等33例;累计对1437架次航班、50艘次轮船、174列火车、19220个标箱6126批货物、16批动物产品进行了查验和检疫处理。目前各项防控工作仍在有序进行中。 [38]2015年3月5日,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埃博拉患者亚杜罗康复出院。她是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最后一名治愈的埃博拉患者,也是利比里亚全国17家埃博拉治疗中心中最后一个确诊病例。 [39]塞拉利昂自2014年9月19日起,西非国家塞拉利昂开始实施为期3天的戒严,以期阻止致命病毒埃博拉的传播。 [40]2014年9月22日电 据外媒报道,西非国家塞拉利昂政府官员表示,全国“闭户”三天之后,医护人员已查出数十起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新病例,但由于没有查遍全国的每一个人,因此可能延长封锁行动。 [41]2015年8月31日,在塞拉利昂已开始42天埃博拉疫情结束倒计时并保持6天零病例后,该国发现1名新近去世者为埃博拉确诊病例。 [42]朝鲜为防埃博拉病毒入境,朝鲜2014年10月24日将关闭边境,禁止外国游客进入,不清楚禁令何时解除。埃博拉疫情从西非地区逐步扩散到亚洲、欧洲、美洲等全球各地,很多国家发布出国旅游“注意”预警,并针对埃博拉疑似感染者采取隔离措施。朝鲜中央电视台也于当天播出相关内容,提醒居民警惕埃博拉病毒。有关限制西非地区旅客入境是否有助于遏制埃博拉传播存在不少争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哈吉·阿玛杜·西22日说,封锁边境等旅行限制没有意义,不能有效遏制埃博拉疫情。 [43]韩国韩国国防部2014年10月30日表示,决定参与国际社会抗击埃博拉病毒行动,将派出由军医和军官护士组成的医务组前往埃博拉疫区,协助控制疫情。韩国医务组或于11月底12月初前往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中一个国家,派遣期可能为两个月。韩方医务组将分三批前往埃博拉疫区,每批派遣人员为两名军医和三名军官护士,但该方案还未最终确定。每批派遣期可能达7~9周。医务人员将在当地接受1~2周教育,然后进行3~4周的医疗活动。在全部任务结束后,他们将被隔离21天接受埃博拉病毒检查并休息。韩国国防部表示,医务人员将同保健福祉部选拔的民间医务人员一道加入在当地开展活动的医疗组,并在韩国和疫区事先接受教育。国防部正在同有关部门就医务人员感染埃博拉病毒后的移送、治疗,以及任务结束后的隔离等安全措施进行协商。 [44]德国2014年11月11日,世卫组织提供给德国一批疫苗,准备半年内在30人身上实验。据悉,这种疫苗已经完成了动物试验。德国医生保证,参加实验者不会因为接受实验而感染埃博拉。另外,德国医生还说如果测试成功,这种疫苗将在2015年秋天开始使用。 [45]菲律宾100多名菲律宾维和人员于2014年11月12日从西非的利比里亚回国后,将被安排到一个岛上居住隔离,同时接受埃博拉检测,以便消除公众的疑虑。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卡塔潘10日在马尼拉的主要陆军基地召开记者会说,这100多名维和人员将被安排在马尼拉湾口接受21天隔离。但他同时强调,这些维和人员并没有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风险。 [46]疫情影响播报编辑1995年1月起在扎伊尔及1996年2月起在加蓬暴发流行:在扎伊尔基奎特(Kikwit)市发病316例,死245例,病死率78%;在加蓬奥果韦伊温多(Ogooue Ivindo)发病46例,死31例,病死率67.4%。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世界已有1100人感染这一病毒,其中793人丧生。医学界尚未找到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和其来源,也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 [6]从西非国家几内亚开始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呈加速蔓延之势,此轮疫情从2014年2月份在几内亚被发现至今,已报告132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丧生。有国际医疗组织指出,此轮疫情正面临进一步“失控”的境地。几内亚已有确认或疑似病例460个,其中339人丧生。其邻国利比里亚有329个确诊或疑似病例,156人死亡,塞拉利昂报告53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233人死亡。尼日利亚也首次报告一个疑似病例,并且已经死亡。在新增的病例中,有一些是参与救治病人的医务人员。在塞拉利昂,一位负责救治埃博拉感染者的首席医生被发现了感染了该病毒。针对疫情的严重程度,美国的一个救援机构宣布从西非三国撤回志愿者。国际医疗救援组织“无国界医生”称,因为缺乏有效的“总体战略”,埃博拉疫情正日渐“失控”,面临前所未有的境地。根据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民航组织消息,各国航空公司和卫生部门都在考虑调整乘客筛查规定和流程,并可能出台加快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空中救援服务速度的举措。 [47]2014年7月29日,经营泛非洲航空运营业务的ASKY航空公司宣布,为防止埃博拉病毒传播,这家运营商暂停所有进出利比里亚首都和塞拉利昂首都的航班。 [48]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宣布埃博拉疫情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对其它国家造成风险,需要做出“非常规”反应,所有报告埃博拉疫情的国家,都应该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世卫已与受疫情影响的国家为此发起了总额为1亿美元的强化应对计划。而外界如“无国界医生组织”等对世卫做出的响应表示了不同看法,认为疫情十分危急,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应对。中国政府向西非三国提供紧急物资援助,相关机组成员已完成防疫培训和防护准备,超过80吨医疗物资预计北京时间2014年8月11日晚运抵西非三国。 [49]2014年8月11日下午,中国政府向塞拉利昂提供的抗击埃博拉疫情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抵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隆吉国际机场。 [50]截至2014年8月26日,埃博拉已在塞拉利昂、利比亚和几内亚造成1427人死亡。这其中包括100多位医护人员,他们在救治埃博拉感染病患者时被传染而殉职。 [51]截至2014年8月28日,已经在尼日利亚造成5人死亡,目前病毒爆发案例集中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已造成至少1400人死亡,2615人感染。尼日利亚学校的新学期原本预定25日开学,为防止致命的埃博拉病毒扩散,政府决定关闭各级学校,并利用这段时间训练教职员,如何处理可能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患。 [52]2014年9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速度加快,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威胁,需要各国协同应对,估计要控制疫情需至少6亿美元。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华盛顿联合国基金会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埃博拉病毒被发现已近40年,此次疫情是最严重和最复杂的。截至本周,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已有约3500例确诊或疑似病例,超过1900人死亡。 [53]截至2014年9月16日,西非地区累计出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4985例,2461人因病死亡。随着疫情迅速蔓延,过去21天中的新增病例数已占全部病例数量的50%。 [35]截至2014年9月28日,疫情重灾区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7157例,死亡3330人。 [54]2014年10月1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德克萨斯州达拉斯长老会医院正在治疗在美国诊断出的首例埃博拉病人。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主任弗利丹(Thomas Frieden)9月30日证实,那名埃博拉患者是从利比里亚回到美国的。 [55]2014年10月8日,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一家医院宣布,美国本土发现的首位埃博拉患者于当地时间8日上午不治身亡。 [56]世界卫生组织当地时间29日称,此轮埃博拉疫情爆发中感染病例数量已接近1.4万人。不过世卫组织同时也表示,在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利比里亚,感染病例增加速度正在减慢。报道称,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消息称,在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这三个国家中,已经有4910人死于确认、疑似或可能的埃博拉病毒感染。在上述三个国家中,已报告的确认、可能或疑似感染病例共计13676个。 [57]日本厚生劳动省2014年11月7日宣布,一名曾在西非利比里亚有过短暂停留经历的60岁男子突然出现发热症状,相关部门正在对其进行紧急检查,以确认其是否感染上了埃博拉。 [58]自11月7日起,在得州的所有埃博拉患者以及与埃博拉患者有过接触的人都已经安全的度过21天。负责监督达拉斯郡对埃博拉疫情反应的法官詹金斯说,11月7日午夜起,达拉斯郡就可宣告摆脱埃博拉了。 [59]2014年11月10日,国际组织“无国界医生”宣布,利比里亚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例首次减少。但专家同时指出,这并不意味着,疫情即将结束。“无国界医生”组织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医院共有250个床位,而目前仅有50名患者在此接受治疗。而在该国北部,类似机构中已不再有正在接受治疗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且没有新的病例出现。该组织指出,利比里亚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例首次减少。与此同时,“无国界医生”组织专家指出,目前称疫情即将结束还为时过早,因为利比里亚的邻国几内亚此前也曾有感染病例减少的情况,但之后患者数量又再次上升。 [60]2014年12月30日,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国中,已经有超过2万人感染致命的埃博拉病毒。根据2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在三个遭受病毒侵害最严重的国家,有20081人感染病毒,其中9409人在塞拉利昂。 [61]2021年12月16日报道,刚果(金)卫生部周四宣布,10月初在该国东部北基伍省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已结束。本次疫情中有11人被感染,其中6人死亡。 [85]2022年4月,据路透社报道,刚果民主共和国西北部确认新增1例埃博拉死亡病例,促使当地卫生局在上次埃博拉疫情结束仅四个月后,再次采取紧急措施以遏制病毒传播。 [88]2022年4月23日,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发表声明称,刚果(金)报告一例埃博拉确诊病例。这是刚果(金)自1976年以来第14次出现埃博拉疫情。 [90]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9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乌干达已确诊60例埃博拉病例,还有20例疑似病例。已有44例死亡病例,25例康复病例。 [101]历史报告播报编辑2014年: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2017年:2017年刚果埃博拉疫情2018年:2018年埃博拉疫情2019年:2019年埃博拉疫情2020年:2020年埃博拉疫情2022年:2022年埃博拉疫情实验室感染:有报道明确的埃博拉实验室感染至少有2次,一次为1976年,英国Porton Down微生物研究所(RME),一工作人员实验室内转移埃博拉感染的豚鼠肝匀浆时针头刺入大拇指而感染。另一次为2004年5月俄罗斯维克托实验室,一女科学家意外被感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扎破手指,感染发病死亡。1976年6~11月。苏丹南部,共发病284例,死亡151例,病死率为53%。1976年9~10月间在刚果(金)(旧称扎伊尔)周边地区,发现318个病例,280例病死,病死率88%。85例因共用注射器感染,继发者为医护和病人亲属。1979年在苏丹的恩扎拉地区,发病33例,死亡22例,病死率为67%。1994年6月在加蓬的明克伯、马科库地区及热带雨林采金区,发病49例,死亡31例,病死率63%。1995年1月起在刚果(金)暴发流行。1995年4月在刚果(金)基奎特市及其周围地区发生,发病315例,死亡245例,病死率77%。继发病例多为治疗和护理人员,占所有病例的25%。1996年2月~1997年1月在加蓬北部,发病60例,死亡45例,病死率75%。66人/97人流行源于接触了1只丛林中死亡的黑猩猩的21名村民,继发病例都参加病死者传统的葬礼。2000年8月~2001年1月在乌干达北部的古卢、Masindi及Mbarara。共发病425例,死亡224例,病死率53%。2001年10月~2002年3月在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布)]和加蓬,共发病123例,97例病死,病死率为79%。2002年12月~2003年4月底,刚果共和国共发生感染病例143例,病死128例,病死率89%。流行原因与人类狩猎活动有关,与黑猩猩和其他哺乳动物接触而感染。2005年4~6月,在刚果(布)发病12例,发现9例病人均死亡。经尸检取样化验后证实。2012年7月31日(当地时间),乌干达发现三例感染埃博拉病毒病例。截止当地时间8月3日,已确诊53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例,至少16人死亡。另有312人被怀疑感染埃博拉病毒而被隔离。1名因疑似病例而被隔离在医院接受检查的囚犯逃跑 [62]。2014年,肆虐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病毒蔓延速度惊人。病毒至4月1日 已造成82人死亡。截至4月14日在几内亚已出现168名感染者,其中108人死亡。 [63-64]2014年7月,尼日利亚出现首宗输入型埃博拉病毒病确认病例,患者于7月25日在拉各斯市死亡。26日,尼政府宣布将尼传染病警戒提升至红色级别,并要求所有海陆空口岸实施埃博拉病毒病监测,采取相应卫生检验检疫措施。 [65]2014年7月27日,利比里亚一名享有极高知名度的利比里亚医生死于埃博拉病毒,另有一位美国医生已感染此病毒,正在接受治疗。截至2014年7月28日,此次疫情已经在西非导致672人丧生,是有记录以来丧生人数最多的一次。 [66]2014年7月29日,塞拉利昂卫生部门确认,领导塞拉利昂对抗有史以来最严重一次埃博拉疫情的医生于当地时间7月29日因感染埃博拉病毒逝世,年仅39岁。舍克·汗(Sheik Umar Khan)亲自救治了一百余名患者,在他逝世之前,已经有数十名当地医疗工作者牺牲。据世卫组织统计,这种烈性传染病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其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内出血和外出血。迄今为止本次爆发的死亡率为56%,但历史上最高可达90%。 [67]2014年8月4日,尼日利亚卫生部长丘库宣布,尼日利亚境内已确诊第二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患者为南部城市拉各斯的一名医生。第二例感染者与第一例有关,是为第一例感染者进行治疗的两名医生之一。 [68]2014年8月6日,尼日利亚卫生部长丘库在阿布贾宣布,尼日利亚南部城市拉各斯的一名护士被确诊死于埃博拉病毒感染。这位护士曾经照顾并密切接触过之前在拉各斯被确诊感染的利比里亚官员索耶,她于5日晚间被确认死于埃博拉出血热。 [69]2014年8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公布死亡人数为932人,但这可能存在统计遗漏、故意隐瞒等问题。2014年7月30日,一名从肯尼亚返回中国香港的女子被曝出现类似埃博拉病毒病征,已被隔离治疗,虽然香港食物及卫生局随后表示该女子病征未符合怀疑病例的定义,但依然未消民众恐慌,香港卫生署咨询热线被民众打爆。 [70]2014年7月25日,一名利比里亚官员索耶,在尼日利亚一家医院内死亡。这一事件引发“病毒跨境”的担忧。利比里亚财政部顾问索耶上周乘飞机抵达尼日利亚拉各斯。上飞机前他还没有出现任何病毒感染症状,但没到目的地就开始呕吐、腹泻。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截至8月6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共计报告埃博拉病毒造成的累计病例数达1779例,其中961例死亡。 [49]2014年8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称,埃博拉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229人死亡,仅在3天内就造成84人死亡。在3天内,受感染的病例增加113例,使得总数达到2240人。利比里亚是疫情蔓延最快的国家,新近增加48个感染病例,与53例死亡病例,使得该国受感染病例达到834人,其中466人死亡。 [71]2014年8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28日发表最新通报说,埃博拉疫情继续肆虐,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已经有3069人感染,其中1552人死亡。2014年9月17号,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称,西非地区已有超过2500人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病毒感染人数超过5000人。 [72]世卫组织同日发布的抗击埃博拉疫情战略路线计划中说,实际感染人数可能是已报告感染人数3069人的数倍。世卫说,这次埃博拉疫情爆发导致的病毒感染总案例数可能超过两万人。 [73]截止2014年9月25日,西非地区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已经导致逾3000人死亡。最新数字显示,该地区有6500人据信已被感染。利比里亚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有大约1830人病死。美国已经向利比里亚派遣大约3000士兵,帮助对付这一疾病。一些研究警告,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人数可能会在11月初超过两万。 [74]2014年10月6日,西班牙卫生部通报说,一名西班牙护理人员在马德里被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成为首例在欧洲境内感染该病毒的患者。 [54]2018年7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刚果(金)于2018年5月暴发的埃博拉疫情正式结束。主词条:2018年埃博拉疫情 [75]2020年11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疫情结束。该疫情于2020年6月在刚果西北部爆发。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办事处在一份报告中称,该病毒导致130人感染,55人死亡,75人治愈。 [76]主词条:2020年埃博拉疫情2022年9月20日,据法新社报道,乌干达卫生部宣布,自2019年以来,该国出现首例埃博拉死亡病例。 [95]当地时间2022年9月22日,乌干达卫生部表示,乌干达报告了7例埃博拉确诊病例。 [96]历次埃博拉病毒疫情死亡统计 [15]病毒溯源播报编辑2014 年在非洲爆发的埃博拉病毒可能是由于该病毒从华盛顿资助的塞拉利昂实验室泄漏所致。病毒学家乔纳森莱瑟姆称,泄漏可能是塞拉利昂凯内马市(Kenema )一个实验室“固守陋习”的结果,该实验室当时获得了美国政府的资金,用于研究拉沙热病(Lassa fever)。在凯内马的这间实验室具有三级生物安全级别,这意味着,可以在其中进行危险病原体的研究。该设施由美国的非盈利组织运营。 [102]中国研究播报编辑截止2014年8月,中国已有5个BSL-3级(俗称P3)实验室可检测埃博拉病毒,对留观或疑似病例开展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77]2014年9月3日,中国疾控中心向媒体介绍埃博拉防控工作进展。中疾控病毒病所研究员李德新介绍,中国目前已经建立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核酸、抗原及抗体检测技术,可同时对埃博拉病毒的多个核酸靶标进行检测。其中,核酸检测的灵敏性最高,中国疾控中心受检的20例埃博拉留观病例标本,都至少接受过一次核酸检测。针对埃博拉出血热,中国疾控中心还制定了新的检测要求,每例样本至少查病毒的两个基因,只要其中一个呈阳性,就认为是埃博拉病毒阳性,以免早期漏诊。埃博拉病毒毒力很强,须在BSL-3级实验室对疑似送检样本进行灭活后,才能够开展检测。算上灭活时间,3到5小时内,可以完成一个病例标本的埃博拉病毒实验室检测,并诊断该病例是否存在埃博拉感染。 [7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李德新介绍,目前全球还没有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有效疫苗,实验室早期诊断对于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对80多名埃博拉留观病例进行了筛查,绝大多数已经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2014年8月,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派研究人员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开展埃博拉出血热检测方法合作研究,完成了荧光RT-PCR核酸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抗原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抗原检测试剂盒等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盒的验证工作。 [78]2014年9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昨天在北京宣布,已成功研制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盒,并将使用该试剂在塞拉利昂开展病毒检测任务。 [78]据了解,中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成功研制埃博拉病毒核酸、抗原和抗体检测试剂,此前中国疾控中心派出的赴塞拉利昂实验室检测队携带了该检测试剂,并将利用该试剂在塞拉利昂开展病毒检测任务。 [78]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后,军事医学科学院科研团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启动了新型疫苗研究,该疫苗通过国家、军队的联合评审,于12月开展临床试验。这是世界上第三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埃博拉疫苗,也是全球首个2014基因突变型埃博拉疫苗。 [79]201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8日宣布,由该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rAd5-EBOV),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Ⅱ期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这是我国疫苗研究首次走出国门后的历史性突破。23日凌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在线发布了相关科研论文。 [80]病例分析播报编辑美国本土确诊的首例埃博拉病毒携带者、42岁的邓肯(Thomas Eric Duncan),8日早晨在得克萨斯州医院隔离病房死亡。收治邓肯的达拉斯得州卫生长老会医院发言人沃特森(Wendell Watson)8日表示,“我们以沉痛的心情和极度的悲伤宣布,邓肯于今天早晨7点51分去世。邓肯先生死于恶疾埃博拉,他曾与病魔勇敢作战。我们的专业人员、医生和护士,以及全体达拉斯社区得州卫生长老会医院,都对他的去世表示深切悲痛。”利比里亚人邓肯,于9月中旬抵达得克萨斯州探亲,是美国第一个被确诊患有埃博拉的患者,也成为美国死于该疾病的第一人。邓肯离开利比里亚之前曾经接触过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当他乘飞机于9月20日到达美国时还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几天后,感到身体不适的邓肯到卫生长老会医院急诊室就诊,医院忽视了其旅行记录而让他回家。两天后,邓肯被救护车送回该院接受“严格隔离”。9月30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检测确认,邓肯为美国本土发现的首例埃博拉病毒患者。医院的这一过失使得更多人暴露于被感染的危险之中。与邓肯有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的48名家人、医护工作者和朋友目前都处于隔离或密切监测中。 [81]生物战争播报编辑由于埃博拉病毒致死率极高,因此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归类为最高等级之生物恐怖袭击的武器。被认为是最可怕的威胁公共安全、健康的潜在生物武器。埃博拉因其致命性强而考虑作为生物武器,但由于病毒孵化期短,很可能在先杀死一部分人之后无法大规模传播。因此有些病毒研究者希望通过结合天花病毒,制造出一种传播范围大、杀伤力强的病毒,作为恐怖袭击武器。1992年,日本的奥姆真理教领袖麻原彰晃曾带领40名成员赴刚果(金),希望获得此病毒,作为大屠杀工具,但最后并未成功。 [6]艺术作品播报编辑1994年,美国作家普里斯顿以此为背景写了小说《热区》,这本小说畅销一时,并引起全球对这种神秘病毒的普遍关注。1994年12月在加蓬又发现此病。1995年,好莱坞推出了由达斯廷·霍夫曼主演的影片《极度恐慌》,在银幕上再现了埃博拉病毒夺取人命的恐怖景象,令全球观众对埃博拉病毒闻名色变。1996年,中国香港电影《伊波拉病毒》, [89]由王晶监制、邱礼涛执导,金像影帝黄秋生主演。影片讲述一个被埃博拉病毒感染后变态杀人狂连续杀人的故事。 [82-83]2021年,《埃博拉前线》是由杨文军、石栾、曹振宇执导,罗晋、毛晓彤领衔主演,该剧以2014年中国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病毒过程为原型,讲述了病毒学家郑书鹏和他所在的中国援非医疗队与病毒展开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成功遏制病毒蔓延,圆满完成援非医疗任务的故事 [87]。最新疫情播报编辑当地时间2022年4月23日,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发布消息称,刚果(金)西北部赤道省的姆班达卡发现1例埃博拉确诊病例,这是自2018年以来该省第三次出现埃博拉疫情。患者是一名31岁的男性,于4月5日出现症状,经过一周多的家庭护理后,进入当地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4月21日,该患者被送入埃博拉治疗中心的重症监护室,当天晚些时候死亡。 [91]当地时间2022年4月26日,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发布消息称,刚果(金)卫生部门于25日在赤道省姆班达卡发现的第2例埃博拉确诊病例是一名25岁的女性,已死亡。这名女性是第1例确诊病例的亲属,她在大约12天之前出现症状。埃博拉应对小组正在追踪这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92]当地时间2022年5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刚果民主共和国西北部的第三名埃博拉患者已经死亡,这是上个月在该国暴发埃博拉疫情中最新的死亡病例。第一例病例是在4月23日报告的,到目前为止共确认3人死亡。 [93]当地时间7月4日,刚果(金)宣布,近三个月前在西北部赤道省首府姆班达卡暴发的埃博拉疫情结束。这是该省自2018年以来第3次暴发埃博拉疫情,也是该国历史上第14轮埃博拉疫情。 [94]2022年9月,乌干达政府官方数据显示,已有36人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23人死亡。 [97]10月1日,乌干达卫生部长简·露丝·阿曾说,一名医生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为该国本轮埃博拉疫情暴发以来首个医护人员死亡病例。 [98]当地时间2022年10月2日,乌干达卫生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0月1日,已累计报告41例埃博拉确诊病例和9例死亡病例。 [99]2022年10月15日,乌干达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Yoweri Museveni)表示,政府正在实施通宵宵禁,关闭礼拜和娱乐场所,并限制进出两个受埃博拉病毒影响的地区,为期21天。 [100]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埃博拉病毒病
埃博拉病毒病
全球网站
区域网站
世卫组织区域办事处网站
非洲
美洲
东南亚
欧洲
东地中海
西太平洋
When autocomplete results are available use up and down arrows to review and enter to select.
选择语言
选择语言
English
العربية
中文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世卫组织网站主页
健康主题
All topics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资源
实况报道
图片事实
多媒体
出版物
问题和答案
工具和工具包
热门主题
冠状病毒病(2019冠状病毒病)
国家
All countries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区域办事处
非洲
美洲
欧洲
东地中海
西太平洋
世卫组织与国家的合作
特写故事
媒体中心
所有新闻
新闻发布
声明
世卫组织宣传活动
要事
特写故事
演讲
评论
Headlines
突发卫生事件
突发卫生事件
新闻和特写
疾病爆发新闻
情况报告
世卫组织在紧急情况下
数据
世卫组织数据
仪表板
新冠肺炎疫情仪表板
亮点
关于世卫组织
关于世卫组织
合作伙伴
专家组
世卫组织合作中心
世卫组织人员和办事处
我们是谁
资金来源
理事机构
世界卫生大会
执行委员会
世卫组织网站主页/
媒体中心/
实况报道/
Detail/
埃博拉病毒病
WHO/L. Mackenzie
A member of the ring vaccination team vaccinates a man in Bosolo village.
©
来源
埃博拉病毒病
2023年4月20日
重要事实预防某些类型埃博拉病毒病的疫苗已被用于控制埃博拉疫情传播。其他疫苗正在开发中。通过补液和对症治疗进行早期支持性护理可提高生存率。世卫组织已强烈建议使用两种单克隆抗体来治疗埃博拉病毒病:mAb114(Ansuvimab;埃邦加)和REGN-EB3(Inmazeb)。埃博拉病毒病的平均病死率约为50%。在以往的疫情中,病死率从25%至90%不等,病死率取决于疫情的具体情况和应对措施。良好的疫情控制依赖于采取多种行动:患者护理、感染预防和控制、疾病监测和接触者追踪、良好的实验室服务、安全和有尊严的埋葬以及社会动员。社区参与对疫情的成功控制十分重要。概述埃博拉病毒病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人类疾病。它往往是致命的。人类通过接触以下物品感染埃博拉病毒:在准备、烹饪或食用动物时接触到受到感染的动物感染者的唾液、尿液、粪便或精液等各种体液衣服或床单等沾染感染者体液的物品。埃博拉病毒通过皮肤上的伤口或在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时进入体内。早期症状包括发烧、疲劳和头痛。某些类型的埃博拉病毒病可使用疫苗和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埃博拉病毒病于1976年首次出现在两次同时暴发的疫情中,一次发生在现在的南苏丹恩扎拉镇,另一次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亚布库。后一次疫情因发生在埃博拉河附近的一个村庄而得名。丝状病毒科包括3个属:库埃瓦病毒属、马尔堡病毒属和埃博拉病毒属。在埃博拉病毒属中,已发现6种病毒:扎伊尔、本迪布焦、苏丹、泰福里斯特、莱斯顿和邦巴利。传播人们认为,狐蝠科的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天然宿主。人群可通过密切接触患病或死亡或热带雨林中的果蝠、黑猩猩、大猩猩、猴子、森林羚羊或豪猪等受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感染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病随后通过直接接触以下物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而发生人际传播:埃博拉病毒病患者或死者的血液或体液;以及被埃博拉病毒病患者或死者的体液(如血液、粪便、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卫生保健工作者经常在治疗埃博拉病毒病疑似或确诊患者期间受到感染。如果不严格执行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就会通过与患者的密切接触而发生感染。在葬礼上与死者尸体直接接触也会助长埃博拉病毒病的传播。只要血液中含有这种病毒,感染者就仍有传染性。在康复后仍有发生性传播的可能,可以通过为幸存者提供支持和信息的方式来减少这种传播。感染急性埃博拉病毒病并康复的孕妇仍有可能在母乳中或在妊娠相关体液和组织中携带这种病毒。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查阅《埃博拉病毒病环境中的妊娠和母乳喂养管理指南》。症状埃博拉病毒病感染的症状可能突然出现,包括发烧、疲劳、肌肉疼痛、头痛和喉咙痛。然后出现呕吐、腹泻、皮疹、内出血和外出血。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通常为2到21天。埃博拉病毒病感染者只有在出现症状后才会传播这种疾病。只要感染者体内含有病毒,就可能传播埃博拉病毒病,即使是在死亡之后。有些埃博拉病毒病感染者在康复后可能会在两年或更长的时间内仍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包括:感到疲倦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眼痛和出现视力问题体重增加腹痛和食欲不振脱发和出现皮肤问题睡眠困难记忆力减退听力损失抑郁和焦虑如有以下情况,应向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咨询:出现症状且到过已知出现过埃博拉病毒病病例的地区,或与可能感染埃博拉病毒病的人有过接触。诊断从临床角度来讲,可能很难将埃博拉病毒病与疟疾、伤寒和脑膜炎等其他传染病区分开来。妊娠和埃博拉病毒病的很多症状也非常相似。由于对妊娠和孕妇自身有风险,如果怀疑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病,孕妇最好应迅速接受检测。可以采用以下诊断方法来证实症状是否由埃博拉病毒感染所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原检测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电子显微术通过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通过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评估和列表程序评价的诊断工具检测方法可从这里查看。治疗出现埃博拉病毒病症状的人应立即就医。早治疗能够提高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生存机率。治疗包括口服或注射医院提供的药物和静脉注射液。在家中照顾埃博拉病毒病患者是不安全的,因为患者可能会传染其他人。在家里,他们无法得到与专业人员相同水平的护理。目前已有一种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扎伊尔类型的埃博拉病毒病,这种病毒主要出现在几内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它是利用抗体进行治疗。这些抗体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输入体内,并提高感染者的生存机率。目前正在开展研究,以便为其他类型的埃博拉病毒病寻找疫苗和治疗方法。对于所有类型的埃博拉病毒病而言,支持性治疗可以挽救生命,并包括以下治疗方法:口服或静脉注射液输血治疗疟疾等患者可能患有的其他感染的药物治疗疼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的药物。世卫组织已在制定指导文件中概述了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应接受的最佳支持性护理,包括进行相关检测、缓解疼痛、增加营养、控制合并感染(如疟疾)以及让患者走上最佳康复道路的其他方法。在2018-202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疫情中,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多药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世卫组织已就推荐治疗方法和做法编写了动态指导文件。关于埃博拉临床管理的更多信息预防和控制人们可通过采取以下行动防止自己感染埃博拉病毒病:洗手避免接触埃博拉病毒病患者或可能感染者的体液不接触埃博拉病毒病死者的尸体如果有感染扎伊尔类型埃博拉病毒病的风险,接种埃博拉病毒病疫苗。Ervebo疫苗已被证明可以有效预防感染扎伊尔类型埃博拉病毒,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已建议将这种疫苗作为更广泛的埃博拉疫情应对工具的一部分。世卫组织埃博拉疫苗预认证为在高风险国家接种埃博拉疫苗铺平了道路良好的疫情控制有赖于采取一揽子干预措施,包括病例管理、监测和接触者追踪、良好的实验室服务、安全掩埋尸体和社会动员。社区参与对疫情的成功控制十分重要。提高人们对埃博拉感染风险因素以及个人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的认识可以有效减少人际传播。关于降低风险的宣传工作应该侧重于以下几个因素:降低野生动物向人传播的风险降低人际传播的风险疫情控制措施,包括安全和有尊严地埋葬死者降低可能的性传播风险降低妊娠相关体液和组织传播的风险。无论推定的诊断结果如何,卫生保健工作者在医治和护理患者时应始终采取标准预防措施。这些预防措施包括基本手卫生、呼吸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防止飞溅或以其他方式接触受到感染的材料)、采用安全注射方法和安全的埋葬方法。照护疑似或确诊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卫生保健工作者应采取额外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防止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以及衣物和被褥等受到污染的表面或材料。实验室工作人员也面临风险。用于调查埃博拉病毒病感染的人类和动物样本应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取样并在配有适当设备的实验室中进行处理。世卫组织已就埃博拉病毒病感染预防和控制问题制定了详细的建议:《关于卫生保健机构中疑似或确诊丝状病毒出血热(特别是是埃博拉)患者护理工作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导意见》世卫组织的应对世卫组织与各国合作,通过持续开展埃博拉病毒病监测工作和支持高风险国家制定防范计划,预防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本文件为控制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疫情提供了总体指导: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病疫情:防范、警报、控制和评估在发现疫情时,世卫组织通过支持社区参与、发现疾病、接触者追踪、疫苗接种、病例管理、实验室服务、感染控制、物流以及对安全和有尊严的埋葬做法进行培训和提供援助的方式来应对疫情。世卫组织已为管理埃博拉疫情编制了一系列建议和指导文件:临床管理疾病暴发卫生产品政策和标准 - 疫苗标准化用于控制埃博拉疫情的医疗器械性和生殖卫生与研究和埃博拉病毒病
相关链接
有关埃博拉病毒病的更多信息
新闻
埃博拉试验候选疫苗在宣布疫情暴发后79天创记录地抵达乌干达
2022年12月9日
世卫组织就治疗埃博拉提出新的建议并呼吁改善治疗机会
2022年8月19日
世卫组织总干事祝贺刚果民主共和国宣布第12次埃博拉疫情结束;强调必须保持警惕,防止病毒卷土重来
2021年5月3日
区域办事处
非洲
美洲
东地中海
欧洲
东南亚
西太平洋
关于世卫组织
就业机会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
©
2024
世卫组织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怎样的病毒? - 知乎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怎样的病毒?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知乎话题的提问知识库传染病生物学生物病毒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怎样的病毒?相关内容: 感染埃博拉(Ebola)病毒会怎么样? 「埃博拉病毒」是如何被发现并命名的?有哪些亚型?致病原理和传播途径是怎样的?本问题将作为 「知识库…显示全部 关注者64被浏览319,851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3添加评论分享18 个回答默认排序皮元 关注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的生物危害(Biohazard)等级为IV(四级)。 四级啥意思? 有些生物,比如说病毒会让我们生病,这就称之为“生物危害”。人类将已知的生物危害划分为从低到高的四个等级,严重程度依次加深。I级:例如水痘病毒。这类病毒很容易被控制。处理主要措施是在接触病人时戴上手套和注意面部防护,接触后洗手以及清洗接触过的桌面及器皿等。II级:例如肝炎。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III级:例如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它们能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IV级:能引起人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病原体。代表病毒:埃博拉。 补充一句,IV级基本是为埃博拉病毒设定的。 它是人类已知的最致命的病毒。生物危害IV级实验室埃博拉本是刚果(金)(旧称扎伊尔)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埃博拉病毒”因此得名。埃博拉病毒是一种罕见的丝状病毒,它还有个浪漫而温和的名字:牧羊人的手杖。 三年后(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 十五年后(1994年),埃博拉病毒再度出现,随后几年里,加蓬、刚果等国相继出现疫情,而后病毒消失。 二十年后(2014年)西非出现严重的埃博拉疫情。12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当年埃博拉疫情报告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马里、美国以及已结束疫情的尼日利亚、塞内加尔与西班牙累计出现埃博拉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9031人,其中死亡人数达到7373人。埃博拉的致死率约为90%,而人类对此没有任何治疗方案。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时,CNN形容感染了埃博拉的病人“受到了魔鬼最恶毒的诅咒”,而当你真正了解埃博拉,你可能会感叹,这何止诅咒,简直是魔鬼在悍戾的狂笑声中最肆无忌惮的屠戮。血液里有血细胞。血细胞分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三种。红细胞运送氧气,血小板止血,而白细胞则抵御病毒。 白细胞的工作原理是:当你被病毒入侵时,身体组织会释放一种成分,它可使白细胞闻讯而来,与病毒干架,最终杀灭病毒。 埃博拉的凶猛之处在于,它专程破坏白细胞的病毒感知能力。更可怕的是,它可借助白细胞(白细胞存在于血液,自然遍布全身)作通路,骑在白细胞身体全身游走,散播到身体各个角落。因此,明明是身体保护神的白细胞,在埃博拉控制下变成了杀死我们的恐怖傀儡。埃博拉屠戮人类的方式很“金庸”——杀人于无形,像极了“化骨绵掌”。真是荒诞的黑色幽默: 一旦病毒侵入,你身体的细胞就变成埃博拉病毒的营养品,供其复制。 血液中开始出现细小的凝块,导致血液越来越粘稠,这些凝块附着在血管壁上越来越厚,切断人体各个部分的供血继而导致全身出现坏死。 埃博拉病毒尤其喜欢攻击结缔组织,构成结缔组织主要蛋白质是胶原,埃博拉就在此地大量增殖,你的皮肤从底层开始液化坏死,出现各种水疱。接下来,你的皮肤变得脆弱,一碰就破。 你的全身开始出血——无论多小的孔隙。比如口腔、牙龈、乳腺、眼睛。 你的舌头开始腐烂脱落,喉咙和气候也紧随其他器官坏死的脚步——它们有的时候会被你咳出来。 你开始流血后就不会停止,因为你的血细胞都被杀死——血细胞就像是倒入破壁榨汁机后打碎过那样。 在你死之前,你的内脏早已全部坏死了——它们在体内解体,要不是还有骨骼,你就早就成为了一滩血水。 而死的时候,你是一颗病毒炸弹——正如一个包着血汤被刺破的气球那样。 这样颇为戏剧性死法符合埃博拉病毒们的最大利益——宿主死亡后以爆破喷溅的方式将自己再度传播。有一本关于埃博拉病毒的书《血疫》(The hot zone),我曾在去年读完过原著,写得非常好。有书评称:“《血疫》的第一章,是我读过的最恐怖的文字”最近以原著改编的迷你同名美剧上线,拍得还不错,值得不爱读书的大家伙看看。在美剧《血疫》的第一集中:独居在肯尼亚西部的夏尔·莫内,1980年的元旦,约了人去埃尔贡山上探险,并且去了山上的一个岩洞——奇塔姆山洞。在莫内结束旅行回家后的第七天,他开始眼睛痛、头疼,接着开始全身痛并高烧呕吐,当地的医院无法解释病情,建议他乘飞机去东部欧洲最后的医院——内罗毕医院看看。在飞机,莫内的病情已经开始严重发作,忍不住呕血。他的异常得到空姐及其他乘客的关注,可莫内已无法说话,只能将呕吐物递给空姐请其处理。无法动弹的莫内被紧急送往医院。到医院时,他的血液已经被吸入肺部,引起了呼吸骤停。年轻的谢姆·穆索凯医生决定为他插上喉镜,在他低头靠近莫内口腔时,莫内再次呕吐,混合着黑色和红色的呕吐物喷涌而出,直直洒向了穆索凯医生的脸上和身上。莫内没有被救过来,他的尸体被医院解剖。结果令人震惊,他的体内骤变,他的血液凝成块状、大量内出血、肝脏变成糊状物、肠子灌满血液,像是没死之前就变成了一具尸体,紧靠骨架支撑。没过过久,为莫内进行治疗的穆索凯医生开始出现同样的症状,以相同的方式去世。美剧《血疫》第一集正好是原著第一章。现在看来,说《血疫》第一章“最恐怖”的人,应该是没有勇气接着往下看。人类已知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唯病毒除外。 生物学家将病毒视为“生命体”,但从严格意义上说,病毒并不能算是“活着”。病毒非生非死,存在于生命与非生命的边界上。 它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它们只有一个目的:复制。 这种最简单的生命体已经在地球上存活了几十亿年,它们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中不受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影响,各自不凡。它们如地球一般古老,又如地球一般简单,野生得简直桀骜不驯。 这些来自上古时期的暴虐猎食者,极冷静地潜伏在未知角落。一旦触发条件成熟,便向人类社会展开进攻。 历史上病毒肆虐人类社会的案例并不少见,比如黑死病(曾杀死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和SARS(2002-2003在中国肆虐)。病毒的故事往往都是以它们“消失”收场,但你千万不要认为人类消灭了病毒,他们只是藏起来了而已。 正如埃博拉病毒,它总是突然出现,又突然退回丛林。 颇为讽刺的是,正由于埃博拉攻势太猛,导致宿主们死得太快,这也成为它传播受限的原因之一。 不过,Richard Preston在《血疫》中写到:“埃博拉病毒离全人类只有一个航班距离”。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埃博拉病毒不会通过空气传播。 至少目前不会。----------------------------------------------------------------------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叁仟问编辑于 2019-07-18 17:38赞同 26440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冬日暖阳大连理工大学 产业经济学硕士 关注一、埃博拉病毒的概述与亚型埃博拉病毒感染可导致患者出现出血热症状,并伴有多器官衰竭的严重疾患,该病有很高的病死率。确诊手段有酶联免疫吸附、PCR和电子显微镜检。治疗为支持、对症治疗。必须执行严格的隔离与检疫措施以控制疾病不致于暴发流行。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丝状病毒,临床特征表现为出血热和毛细血管渗出。埃博拉病毒株已分为5种: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以前叫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地处科特迪瓦)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其存在于亚洲,但不会引起人类疾病)以前大多数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暴发起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和西部。在过去疫情少见,并且散发;因为多都发生在偏远地区,所以较易控制。本病发生在其他地区时,也多见于从非洲回来的旅行者。然而,在1967年,一个小的马尔堡出血热疫情发生在德国和南斯拉夫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中,感染人员当时与进口绿猴组织有接触。2013年12月,在几内亚(西非)农村开始出现较大的埃博拉病毒疫情,然后蔓延到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并出现在几内亚和邻国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第一例患者在2014年3月确诊。至今为止已感染上万人,病死率约59%。被感染的旅客已将埃博拉病毒传播到欧洲和北美。二、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多数首发病例多有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接触史。病毒载体尚不确知,虽然马尔堡病毒在蝙蝠身体有检出,且有患者接触到蝙蝠后发病(例如,在矿山或洞穴)。埃博拉病毒爆发与疫区食用野生动物肉类(丛林肉)或蝙蝠汤有关。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感染也与处理感染的动物组织有关。丝状病毒具有高传染性。人和人之间的传播由皮肤和粘膜接触到有症状感染者的体液(唾液,血液,呕吐物,尿液,粪便,汗液,乳汁,精液)所致,极少情况下,接触其他灵长类动物也可引起传播。人类出现症状后才具有传染性。在存活的患者中症状体征一直持续,直到出现有效的免疫反应。通常情况下,存活的患者可以完全清除病毒,并且不再具有传染性。精液的传染性可持续7个月,远高于其他体液。推测吸入气溶胶也可能是一种传播途径。但是,其发生率也极低。现实世界中主要是人与人之间传染,因与受感染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其他体液,或器官密切接触所致。在葬礼上,哀悼者与死者直接接触,在本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症状和体征潜伏期一般在2~20天,首先出现发热,伴有肌痛和头痛,紧接着出现腹部症状(腹痛和恶心)和上呼吸道症状(咳嗽,胸痛和咽炎)。也可发生畏光、结膜充血、黄疸、胰腺炎以及淋巴结病。很快会出现呕吐和腹泻。一旦出现谵妄、木僵和昏迷,则提示已经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热症状会在数天内出现,包括在注射部位和黏膜的瘀点、瘀斑以及明显出血。疾病第5天前后出现斑丘疹,主要分布在躯干部。可能出现严重低血容量,主要原因:腹泻和呕吐所致大量体液流失低白蛋白血症导致毛细血管渗漏,表现为体液从血管内渗出电解质流失可引起严重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血钙,乃至出现心律失常。感染后的两周,有的患者退热且逐渐开始恢复,有的则进展为致命的多脏器衰竭。由于出现肝炎复发,葡萄膜炎、横贯脊髓炎以及睾丸炎等症状,使恢复期延长且更加复杂化。埃博拉疾病病死率在59%。四、诊断根据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进行评估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RT-PCR患者有出血倾向、发热,其他与埃博拉相似的症状以及疫区旅行史则需考虑本病。世卫组织也就西非2014年爆发的埃博拉发布了指南(WHO Statement).应与公共卫生机构讨论患者病情,他们可以在各方面进行协助,包括:决定是否明确诊断安排标本送检治疗,包括必要时选择医疗,使用新疗法追踪接触者检测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凝血功能和尿检。诊断性检测包括ELISA和RT-PCR。确诊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PCR,金标准是在感染的组织(尤其是肝)或血液中经电镜找到特征性的病毒。五、治疗支持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治疗为支持治疗,包括:保持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补充凝血因子避免侵入性操作对症治疗,包括使用止痛药药物目前仍在研发中,有的在加快进程,但尚无被证明有效和安全的药物。六、预防目前欧美国家正在研发相应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但不太可能马上上市。为了防止蔓延,可能感染埃博拉病毒或马尔堡病毒的有症状患者,必须在专用的防护设施进行隔离。公立医院的标准重症监护病房不适合。采用特别防护设施对污水和呼吸产物进行处理。与患者接触的工作者必须穿戴防护服,并具有内在供氧设备。并由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帮助接触患者的工作人员脱防护服。穿戴或摘除面具,护目镜、面罩、长袍、手套必须遵循安全卫生标准。所用器具需要严格消毒。封闭医院以及社区教育等有助于使缩短疫情流行时间。所有疑似病例或尸体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和特殊处理。TIPS: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虽不同,但造成类似出血热;疫情是通过与感染者的体液接触出传播。2013-2014年埃博拉病毒疫情主要是人与人传播,因与受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其他体液,或受感染的人或尸体器官的密切接触而造成。患者有出血倾向、发热,其他症状,疫区旅行史需考虑马尔堡病毒或埃博拉病毒感染。对可疑患者进行隔离,对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予以密切防护。与公共卫生部门共同讨论决定诊断,管理和预防本病传播。编辑于 2019-07-04 09:16赞同 2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埃博拉病毒病
埃博拉病毒病
全球网站
区域网站
世卫组织区域办事处网站
非洲
美洲
东南亚
欧洲
东地中海
西太平洋
When autocomplete results are available use up and down arrows to review and enter to select.
选择语言
选择语言
English
العربية
中文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世卫组织网站主页
健康主题
All topics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资源
实况报道
图片事实
多媒体
出版物
问题和答案
工具和工具包
热门主题
冠状病毒病(2019冠状病毒病)
国家
All countries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区域办事处
非洲
美洲
欧洲
东地中海
西太平洋
世卫组织与国家的合作
特写故事
媒体中心
所有新闻
新闻发布
声明
世卫组织宣传活动
要事
特写故事
演讲
评论
Headlines
突发卫生事件
突发卫生事件
新闻和特写
疾病爆发新闻
情况报告
世卫组织在紧急情况下
数据
世卫组织数据
仪表板
新冠肺炎疫情仪表板
亮点
关于世卫组织
关于世卫组织
合作伙伴
专家组
世卫组织合作中心
世卫组织人员和办事处
我们是谁
资金来源
理事机构
世界卫生大会
执行委员会
世卫组织网站主页/
健康主题/
埃博拉病毒病
世界银行集团 V.Tremeau
©
来源
埃博拉病毒病
概述
埃博拉病毒病,以前被称为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且往往会致命的疾病,影响人类和其它灵长目动物。病毒通过野生动物(如果蝠、豪猪和非人类灵长目动物)传播给人类,然后通过与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它体液以及被这些液体污染的表面和材料(如被褥、衣服)的直接接触而在人类群体中传播。 埃博拉病毒病平均病死率约为50%。在以往疫情中出现的病死率从25%到90%不等。第一次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发生在中部非洲靠近热带雨林的偏远村庄。自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2014-2016年西非暴发的疫情是规模最大、最复杂的埃博拉疫情。这次疫情导致的病例和死亡人数超过了历次疫情病例和死亡人数的总和。它也在国与国之间传播,始于几内亚,然后越过陆地边界到达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狐蝠科的果蝠被认为是埃博拉病毒的天然宿主。
症状
潜伏期是从获得病毒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可持续2天至21天。人们在出现症状后才具有传染性。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只有在出现症状后才可传染。潜伏期是从获得病毒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可持续2天至21天。人们在出现症状后才具有传染性。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只有在出现症状后才可传染。埃博拉病毒病的症状可能突然出现,包括:发热疲劳肌肉疼痛头痛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症状某些情况下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如牙龈渗血、便中带血)化验结果包括白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而肝酶则会升高。临床上很难将埃博拉病毒病与疟疾、伤寒和脑膜炎等其它传染病区分开来。已经开发了一系列诊断测试来确诊病毒的存在。
治疗和预防
埃博拉目前还没有业经证实的治疗方法,但简单的早期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存活率。这包括使用液体和人体盐进行补液(口服或静脉注射),以及对特定症状,如低血压、呕吐、腹泻和感染的治疗。目前正在评估一系列潜在的治疗方案,包括血液制品、免疫疗法和药物疗法。手部卫生是防止埃博拉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方法。2015年在几内亚的一项重大试验中,一种被称为rVSV-ZEBOV的试验性埃博拉疫苗经证明针对致命病毒具有高度保护作用。该疫苗正被用于应对刚果民主共和国目前的疫情,采用的是环形疫苗接种方案。在疫情期间,卫生伙伴采取了一揽子干预措施,包括病例管理、监测、接触者追踪、实验室检测、安全掩埋和社区参与。与社区合作,减少埃博拉传播的风险因素,对于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实况报道 埃博拉病毒病
© WHO/S. Hawkey
新闻
更多 →
2022年12月9日
新闻稿
埃博拉试验候选疫苗在宣布疫情暴发后79天创记录地抵达乌干达
2022年8月19日
新闻稿
世卫组织就治疗埃博拉提出新的建议并呼吁改善治疗机会
2021年5月3日
新闻稿
世卫组织总干事祝贺刚果民主共和国宣布第12次埃博拉疫情结束;强调必须保持警惕,防止病毒卷土重来
2021年1月12日
新闻稿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卫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和
无国界医生组织宣布建立全球埃博拉疫苗储备
区域办事处
非洲
美洲
东地中海
欧洲
东南亚
西太平洋
关于世卫组织
就业机会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
©
2024
世卫组织
埃博拉病毒感染 - 症状、诊断和治疗 | BMJ Best Practice
毒感染 - 症状、诊断和治疗 | BMJ Best Practice
Skip to main contentSkip to searchEnglish (US)EnglishPortuguês中文Log inPersonal accountAccess through your institution(Open Athens)SubscribeAccess through your institutionLog inEnglish (US)EnglishPortuguês中文Home#{autosuggest.search}#{autosuggest.search}HomeAbout usOverviewWhat is BMJ Best Practice?Our historyKey featuresClinical tools Local guidanceEarn CME/CPD pointsComorbidities ManagerEBM ToolkitAccess anywhereOur appIntegrationOur Evidence approachTrusted contentUpdating processWho we helpBest Practice for...CliniciansHospitalsMedical librariansMedical schoolsMedical studentsNursesPharmacistsPrimary careParamedicsTelehealthHow we helpImpact and effectivenessEvidence of effectiveness Global impactCustomer storiesBrowse clinical contentRecent updatesSpecialtiesTry a free topicPatient leafletsVideosCalculatorsWhat’s newClinical updatesNewsPodcastAccessLog in via...Personal subscription or user profileAccess through your institutionAccess codeSubscribeFree trialHow do I get access?Download the appHelpFAQsHow do I get access?Contact usWhen viewing this topic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you may notic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way the content is structured, but it still reflects the latest evidence-based guidance.OKCancel埃博拉病毒感染 菜单 关闭概述 理论 诊断 治疗 随访 资源 概述小结理论流行病学病因学病史诊断诊断路径病史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鉴别诊断诊断标准筛查治疗治疗路径治疗流程新兴治疗预防患者指导随访监测并发症预后资源指南图片和操作视频参考文献患者教育信息该专题可免费阅读最后审阅: 9 Feb 2024最后更新: 11 Nov 2022 重要更新11 Nov 2022乌干达出现由苏丹型埃博拉病毒引发的埃博拉病毒病暴发乌干达在 2022 年 9 月 20 日宣布苏丹型埃博拉病毒病暴发。这是乌干达自 2012 年以来由苏丹型埃博拉病毒引发的首次疫情暴发。截至 2022 年 11 月 7 日,已报告 136 例确诊病例,包括 53 例确诊死亡病例(病例死亡率为 38.9%)。据报告,医务工作者中已确诊 18 例病例和 7 例死亡病例。当前,超过 1300 名接触者在乌干达 7 个区接受监测,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穆本德区。世界卫生组织评估该次疫情暴发风险在国家层面为“极高”,在地区层面为“高”,而全球范围的风险为“低”。当前可用的治疗方法和疫苗仅获批用于治疗和预防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病。目前正在研发针对苏丹型埃博拉病毒的候选疫苗,并考虑在乌干达展开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测试。先前苏丹型埃博拉病毒病暴发的病例死亡率为 53%-65% 不等,最大规模的一次暴发于 2000 年发生在乌干达(425 例)。苏丹型埃博拉病毒是继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之后导致疫情暴发的第二常见病毒属。查看流行病学更新原始来源小结埃博拉病毒感染初期症状无特异性,使得鉴别诊断范围广泛;因此,在有暴露史的情况下,非常重要的是保持对感染的临床警惕并及时隔离。管理重点在于早期识别感染,以及在医院内进行有效隔离和最佳支持性治疗。病死率范围为 25% 至 90%,在 2014 年西非暴发中(迄今为止的最大暴发),平均病死率接近 50%,在 2018-2020 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暴发中(迄今为止的第二大暴发),平均病死率为 66%。存活者常出现长期健康不良,伴显著失能。由于感染者可能会旅行,因此所有国家都应将检测和实施策略准备妥当,以对患者进行筛查和治疗。现已有疫苗可预防感染,并且有助于控制疫情扩散。定义由丝状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重度(经常致死)人畜共患传染病。当前有 6 种已知种属: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苏丹型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型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型埃博拉病毒、雷斯顿型埃博拉病毒和邦巴利型埃博拉病毒。在这些种属中,已知仅有 4 种可在人类中引发疾病——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苏丹型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型埃博拉病毒以及本迪布焦型埃博拉病毒。[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bout Ebola virus disease. Nov 2019 [internet publication].
https://www.cdc.gov/vhf/ebola/about.html
埃博拉病毒感染是一种病毒性出血热疾病,以前被称为埃博拉出血热。病史和体格检查关键诊断因素存在的危险因素先前 21 天暴露在埃博拉病毒环境下发热肌痛结膜充血更多 关键诊断因素其他诊断因素疲劳厌食腹泻呕吐剧烈头痛腹痛或烧心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咽痛虚脱呼吸急促斑丘疹出血肝肿大淋巴结肿大呃逆心动过速低血压神经系统体征其他诊断因素危险因素先前 21 天在流行区生活或工作或者从流行区归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职业暴露屠宰感染(或潜在感染)动物或摄入此类动物的肉生物恐怖主义更多 危险因素诊断性检查首要检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疟疾检查更多 首要检查需考虑的检查血清电解质水平血清肌酐和尿素血乳酸动脉血气分析 (ABG)全血细胞计数(FBC)凝血功能检查尿液分析肝功能检查 (LFT)血清淀粉酶水平血糖血液培养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IgM 和 IgG 抗体胸部 X 线检查更多 需考虑的检查新兴检查快速床旁试验更多 新兴检查治疗流程急症处理所有患者撰稿人展开全部内容作者Nicholas J. Beeching, MA, BM BCh, FRCP, FRACP, FFTM RCPS (Glasg), FESCMID, DCH, DTM&HConsultant and Emeritus Professor of Tropical and Infectious DiseasesRoyal Liverpool University HospitalLiverpool School of Tropical MedicineLiverpoolUK利益声明NJB is partial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Research Health Protection Unit in Emerging and Zoonotic Infections at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and Public Health England.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topic are those of the contributor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present the official position of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Research,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or Public Health England. NJB is an author of references cited in this topic.Manuel Fenech, MD, MRCP, DTM&HSpecialist Trainee in Infectious DiseasesRoyal Liverpool University HospitalLiverpoolUK利益声明MF declares that he has no competing interests.Tom E. Fletcher, MBE, MBChB, MRCP, DTM&HWellcome Trust/MoD Research FellowLiverpool School of Tropical MedicineLiverpoolUK利益声明TEF is an author of a number of references cited in this monograph. TEF is a consultant/expert panel member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is funded by the UK Surgeon General and the Wellcome Trust. TEF has received research grants from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and the UK Public Health Rapid Support Team (UK-PHRST).Catherine F. Houlihan, MSc, MB ChB, MRCP, DTM&HClinical Lecturer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Honorary Clinical Lecturer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LondonUK利益声明CFH declares that she has no competing interests.鸣谢Dr Nicholas J. Beeching, Dr Manuel Fenech, Dr Tom E. Fletcher, and Dr Catherine F. Houlihan would like to thank Dr Colin Brown (Infectious Disease Lead, Kings Sierra Leone Partnership) for his helpful comments and insights.利益声明CB declares that he has no competing interests.展开全部内容同行评议者William A. Petri, Jr, MD, PhD, FACPWade Hampton Frost Professor of EpidemiologyProfessor of Medicine, Microbiology, and PathologyChiefDivi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University of VirginiaCharlottesvilleVA利益声明WAP declares that he has no competing interests.Luis Ostrosky-Zeichner, MD, FACP, FIDSA, FSHEAProfessor of Medicine and EpidemiologyUT Health Medical SchoolMedical Director of EpidemiologyMemorial Hermann Texas Medical CenterHoustonTX利益声明LO-Z declares that he has no competing interests.Stephen Mepham, MRCP (UK), FRCPATH, DTM&H, MDConsultant in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Royal Free London NHS Foundation TrustLondonUK利益声明SM declares that he has no competing interests.鉴别诊断疟疾感染马尔堡病毒感染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Crimean-Congo haemorrhagic fever, CCHF)更多 鉴别诊断指南埃博拉病毒病治疗药物在埃博拉病毒病背景下孕妇和哺乳期女性管理指南更多 指南患者教育信息埃博拉 更多 患者教育信息内容使用需遵循免责声明登录或订阅即可浏览 BMJ Best Practice 临床实践完整内容查看所有选项×登录或订阅即可浏览 BMJ Best Practice 临床实践完整内容登录后可浏览 BMJ Best Practice 临床实践完整内容personpersonal subscriptionor user profile通过您的机构访问或订阅方法BrowseHomeRecent updatesSpecialtiesCalculatorsPatient leafletsProcedural videosEvidenceDrugsServicesLog inFree trialSubscribeAbout usAbout CME/CPDContact us
Sign up for email alerts
LegalDisclaimerTerms and conditionsPrivacy noticeCookie policyAccessibilityExternal link opens in a new windowExternal link opens in a new windowExternal link opens in a new windowExternal link opens in a new windowExternal link opens in a new window© BMJ Publishing Group 2024ISSN 2515-9615Cookie SettingsHelp us improve BMJ Best PracticeClose ×Please complete all fields.NameEmailPage: I have some feedback on:Feedback on: This page The website in general Something elseI have some feedback on:We will respond to all feedback.Submit FeedbackFor any urgent enquirie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ervices team who are ready to help with any problems.Phone:+44 (0) 207 111 1105Email: support@bmj.comThank youYour feedback has been submitted successfully. FEEDB
世卫组织宣布刚果(金)最新一轮埃博拉疫情结束 | | 1联合国新闻
世卫组织宣布刚果(金)最新一轮埃博拉疫情结束 | | 1联合国新闻
跳至主要内容/导航
欢迎来到联合国,您的世界!
Language
العربية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Português
Kiswahili
其它
Hindi हिंदी
Urdu اردو
Global
联合国新闻
全球视野, 常人故事
zh
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素
语言
العربية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Português
Kiswahili
其它
Hindi हिंदी
Urdu اردو
Global
联合国新闻
全球视野, 常人故事
菜单
主页
亚洲及太平洋
非洲
美洲
中东
欧洲
全球议题
和平与安全
经济发展
人道主义援助
气候变化与环境
人权
联合国事务
妇女
法律与预防犯罪
健康及卫生
文化与教育
可持续发展目标
移民与难民
深度报道
人物专访
图片故事
专题报道
秘书长
秘书长发言人
所有发言
精选发言稿
媒体座谈会
公务旅行
新闻媒体
联合国图片
网络电视
会议报道
媒体办证和联络
音像图书馆
语言
العربية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Português
Kiswahili
其它
Hindi हिंदी
Urdu اردو
Global
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素
Audio and Subscription
音频站
订阅
Weibo
Twitter
打印
电子邮件
世卫组织宣布刚果(金)最新一轮埃博拉疫情结束
联合国儿基会/Thomas Nybo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北基伍省贝尼的埃博拉治疗中心,一块塑料布将正在接受埃博拉治疗的母亲与年幼的儿子隔开。(资料图片)
世卫组织宣布刚果(金)最新一轮埃博拉疫情结束
2021年5月3日
健康及卫生世界卫生组织今天宣布,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的第12轮埃博拉疫情已经结束。该国东部北基伍省暴发的这次疫情持续了仅三个月,但这是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该国发生的第4次疫情。
埃博拉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毒通过体液接触传播,通常被感染的人中有约一半会死亡。北基伍省上一次疫情宣告结束九个月后,这次暴发于今年2月份开始。
世卫组织对刚果(金)卫生当局和卫生工作者表示祝贺,称该国“迅速作出了反应,这是基于以往应对埃博拉疫情的经验”。
自刚果(金)卫生部2月7日宣布在布滕博(Butembo)出现埃博拉疫情以来,北基伍省的四个卫生区记录了11例确诊病例和1例疑似病例,最后有6例死亡,6例康复。
该国国家生物医学研究所进行的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本轮疫情中发现的首例埃博拉病毒病例与上一次疫情有关联,但感染源尚待确定。
当地医务人员的“巨大贡献”
世卫组织非洲区域主任莫提(Matshidiso Moeti)博士说:“必须给予当地卫生工作者和国家主管部门巨大的赞誉,因为他们的迅速反应、坚韧、经验和辛勤工作使疫情得到了控制。尽管疫情已经结束,但我们必须对可能发生的死灰复燃保持警惕,同时利用不断增长的紧急应变专业知识来应对该国面临的其他健康威胁。”
此次疫情应对工作由北基伍省卫生部与世卫组织及合作伙伴协调开展。
疫情一经宣布,便有近60名专家赶到现场,帮助当地医疗工作者追踪接触者,提供治疗,与社区互动,并为近2000名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其中包括500多名一线医务工作者。
不安全因素
世卫组织表示,由于北基伍省与乌干达接壤的边界附近存在多股武装势力,当地非常动荡、不安全,阻碍了疫情应对行动。
疫情的潜在跨境传播也令人担忧。 所幸的是,由于有效的反应,疫情被控制在了北基伍省内。
世卫组织表示:“尽管刚果(金)第十二次疫情已经结束,但仍需继续保持警惕并维持强有力的监测系统,因为疫情还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暴发。”
世卫组织表示,重要的是要继续进行持续的疫情监测,保持警惕并与社区合作,以发现任何新病例并迅速作出反应。世卫组织将继续协助该国卫生当局努力遏制埃博拉的突然复发。
其他挑战:新冠、麻疹、霍乱
世卫组织继续与刚果(金)政府合作,以应对其他公共卫生问题,例如麻疹和霍乱的暴发,当然还有新冠大流行。
世卫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新冠病毒可在该国导致了2万2000例病例和144例死亡。
刚果(金)2018年至2020年的埃博拉疫情是这一病毒在该国的第十次暴发,也是最致命的一次,共有3481人感染,其中有2299人死亡和1162人幸存。
从今年2月开始,西非的几内亚爆发了持续的埃博拉疫情。
直接通过您的邮箱接收每日更新 点击此处订阅相关主题
下载适用于您的iOS或Android设备的联合国新闻应用程序
世界卫生组织埃博拉刚果民主共和国
相关新闻
世卫组织将针对刚果(金)埃博拉疫情召开紧急会议 儿基会:已有750多名儿童被感染
世卫组织:刚果(金)新增埃博拉病例减少 但全面消灭病毒仍有待努力
世卫组织:刚果(金)埃博拉疫情未构成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往日新闻
世卫组织: 几内亚已有1600人接种埃博拉疫苗,仍需更多救命疫苗2021年3月5日
健康及卫生世界卫生组织今天表示,西非国家几内亚已有1600多人接种了埃博拉病毒疫苗,该国已有4人在新一轮疫情期间死亡,要控制这种疾病,还需要更多的救命疫苗。
埃博拉疫情更新:刚果(金)与几内亚已找到近450名密切接触者 世卫组织向六国发出防范警示2021年2月16日
健康及卫生世界卫生组织今天表示,刚果民主共和国北基伍省自2月7日报告新发埃博拉疫情以来,目前共发现四例确诊病例、其中两人死亡,已追踪到密切接触者近300人。针对医务工作者等重点人群的埃博拉疫苗接种工作已经启动,在该国上一轮疫情期间被证明有效的两种治疗药物也正从首都金沙萨运往当地。
媒体资讯
Button collapse
广播业者须知
联合国系统新闻链接
媒体通知
联合国期刊
会议记录
视听图书馆
联合国秘书长
Button collapse
公务旅行
媒体招待会
所有发言
联合国秘书长推特
发言人办公室
Button collapse
最新声明
简报要闻
简报记录
给记者的说明
联系我们
Button collapse
联合国新闻应用程序
微博
RSS
新闻导航
联系信息
Footer menu
网址索引
版权
常见问题解答
欺诈警告
隐私通知
使用条款
Social Media Links
Footer buttons
捐款
Weibo
Twitter
打印
电子邮件
UpToDate
UpToDate
UpToDate
UpToDate
世卫组织就治疗埃博拉提出新的建议并呼吁改善治疗机会
世卫组织就治疗埃博拉提出新的建议并呼吁改善治疗机会
全球网站
区域网站
世卫组织区域办事处网站
非洲
美洲
东南亚
欧洲
东地中海
西太平洋
When autocomplete results are available use up and down arrows to review and enter to select.
选择语言
选择语言
English
العربية
中文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Português
世卫组织网站主页
健康主题
All topics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资源
实况报道
图片事实
多媒体
出版物
问题和答案
工具和工具包
热门主题
冠状病毒病(2019冠状病毒病)
国家
All countries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区域办事处
非洲
美洲
欧洲
东地中海
西太平洋
世卫组织与国家的合作
特写故事
媒体中心
所有新闻
新闻发布
声明
世卫组织宣传活动
要事
特写故事
演讲
评论
Headlines
突发卫生事件
突发卫生事件
新闻和特写
疾病爆发新闻
情况报告
世卫组织在紧急情况下
数据
世卫组织数据
仪表板
新冠肺炎疫情仪表板
亮点
关于世卫组织
关于世卫组织
合作伙伴
专家组
世卫组织合作中心
世卫组织人员和办事处
我们是谁
资金来源
理事机构
世界卫生大会
执行委员会
世卫组织网站主页/
新闻稿/
item/
世卫组织就治疗埃博拉提出新的建议并呼吁改善治疗机会
WHO / Hugh Kinsella Cunningham
©
来源
世卫组织就治疗埃博拉提出新的建议并呼吁改善治疗机会
2022年8月19日
新闻稿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发布了首份埃博拉病毒病治疗指南,强烈推荐使用两种单克隆抗体药物进行治疗。世卫组织呼吁国际社会增加获得这些救命药物的机会。埃博拉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严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以往的埃博拉疫情和应对措施表明,早期诊断以及采用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进行优化支持性护理和缓解症状,可显著提高生存率。现在,经过对埃博拉治疗工具的随机临床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世卫组织强烈推荐采用两种单克隆抗体药物即mAb114(Ansuvimab;Ebanga)和REGN-EB3(Inmazeb)进行治疗。该指南根据世卫组织指南标准和方法制定,以英文和法文同时发布。它指导医务人员治疗埃博拉患者,并供负责疫情防范和应对工作的政策制定者使用。在埃博拉疫情期间进行了临床试验,其中最大规模试验是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进行的。这表明即使在埃博拉疫情困难时期,也可以应用最高水平和最严谨的科学。新指南补充了临床医疗指南,列明了埃博拉患者应接受的良好支持性治疗,从相关检测,到管理疼痛、提供营养和管理合并感染,以及使患者走上最佳康复之路的其他方法。世卫组织指南制定专家组联合主席、国际医疗行动联盟主席Richard Kojan博士说,“本治疗指南是抗击埃博拉的重要工具。这有助于社区、医务人员和患者相信,已有有效的药物治疗这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从现在起,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如果尽早求医,将会增加痊愈机会。与对付其他传染病一样,及时治疗是关键。人们应尽快求医,以确保得到最佳治疗。”这两种推荐治疗药物证实明显有用,可用于所有埃博拉病毒病确诊患者,包括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母亲所生的不到七天的新生儿。患者应在实验室确诊后尽快接受所推荐的中和单克隆抗体治疗。世卫组织还建议不要使用ZMapp和瑞德西韦等药物治疗患者。所有这些建议仅适用于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病毒病。指南制定小组联合主席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Robert Fowler博士说,“过去十年来,支持性护理以及治疗工具的进展彻底改变了埃博拉治疗工作。埃博拉病毒病曾被认为几乎肯定会致命,现在已不再如此。为患者提供最佳支持性护理和采用单克隆抗体(MAb114或REGN-EB3)进行治疗,现在可使绝大多数人康复。”获得这两种治疗药物仍然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在资源匮乏地区。应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即在存在埃博拉活跃疫情的地方或者疫情暴发风险很大或很有可能的地方提供这些药物。世卫组织努力支持国家、制造商和合作伙伴改善获得这些治疗工具的机会。为支持国家和全球努力提高生物治疗药物及其相应类似生物治疗产品的可负担性,世卫组织首次邀请埃博拉病毒病治疗药物制造商送交其药物供世卫组织预认证处评估, 这是改善受埃博拉影响社区和国家获得药物机会的关键步骤。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临床管理处处长Janet Diaz博士说,“我们看到,在埃博拉疫情期间,临床治疗质量和安全性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展。做好基础工作,包括进行早期诊断,通过临床试验评估新疗法提供优化的支持性护理,彻底改变了埃博拉疫情应对工作。我们为此制定了新的治疗患者标准。必须将及时获得这些救生干预工具作为一项重点。”世卫组织强烈推荐使用这两种治疗药物,但由于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临床干预措施。可以进一步改进支持性护理,进一步认识和查明埃博拉病毒病及其长期后果,并确保在今后研究中继续涵盖脆弱人群(孕妇、新生儿、儿童和老年人)。
媒体联络
世卫组织媒体团队
世界卫生组织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相关链接
埃博拉病毒病治疗指南 - 英文MagicApp - 英文优化埃博拉病毒病支持性护理 - 英文临床管理链接 - 英文
实况报道
埃博拉病毒病
2023年4月20日
区域办事处
非洲
美洲
东地中海
欧洲
东南亚
西太平洋
关于世卫组织
就业机会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
©
2024
世卫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