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Circle Shape
Hero Moon Shape
Hero Right Shape
imtoken 1.0|阿拉伯国家联盟

imtoken 1.0|阿拉伯国家联盟

  • 作者: imtoken 1.0
  • 2024-03-09 21:55:43

阿拉伯国家联盟_百度百科

家联盟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阿拉伯国家联盟播报讨论上传视频地区性国际组织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阿拉伯国家联盟(League of Arab States)是为了加强阿拉伯国家联合与合作而建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是当今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地区性组织。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1944年9月,在埃及倡议下,阿拉伯各国外长在亚历山大港举行会议,拟订了《亚历山大议定书》,并决定成立阿拉伯国家联盟。1945年3月22日,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也门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国家联盟条约》,宣告联盟成立。到1993年共有22个成员国。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密切合作,维护阿拉伯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协调彼此的活动。2011年11月中旬,阿拉伯国家联盟中止了叙利亚的成员国资格;同年11月27日,阿盟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外长会议后决定,立即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制裁。2019年8月26日,埃及、阿联酋、伊拉克、黎巴嫩、突尼斯、苏丹、阿尔及利亚以及巴林同意叙利亚重回阿拉伯联盟。 [1]2023年5月7日,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发表声明说,阿盟当天在开罗举行的外长级特别会议上决定,同意恢复叙利亚的阿盟成员国资格。 [8] 中文名阿拉伯国家联盟外文名League of Arab States性    质地区性国际组织简    称阿盟(LAS)总    部埃及开罗宪制文件《阿拉伯联盟宪章》成立时间1945年3月22日秘书长艾哈迈德·阿布·盖特成员国埃及、沙特、伊拉克、苏丹等22国 [9]官方语言阿拉伯语人口数量4.06亿(2016年) [5]GDP总计2.501万亿美元(2016年) [5]目录1组织成立▪成立日期▪成立宗旨▪组织总部▪驻华机构2组织体系▪机构设置▪组织成员3组织领袖4出版刊物5主要活动▪首脑会议▪首脑级理事会▪外长级理事会▪其他重要活动6与华关系7驻外报导8重要文件9重回联盟10相关消息组织成立播报编辑成立日期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议下,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正式成立。成立宗旨密切成员国间的合作关系,协调彼此间的政治活动,捍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阿拉伯国家的整体利益,推动各成员国在经济、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社会福利、国籍、护照、签证、司法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成员国相互尊重国家政治制度,彼此之间的争端不得诉诸武力解决,某一成员国与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和协定对其他成员国无约束力。组织总部阿盟宪章规定,阿盟总部的永久地址为埃及首都开罗。由于埃及与以色列签订和约,1979年3月31日,阿拉伯国家外交和经济部长会议决定,将阿盟总部迁往突尼斯。1990年10月31日,阿盟总部迁回开罗。驻华机构阿盟驻华代表处:北京市塔园外交人员办公楼1-14-2。组织体系播报编辑机构设置(1)首脑级理事会:最高权力机构,1964年起开始举行首脑会议,商讨地区性重大问题。可应成员国要求召开特别首脑会议或紧急首脑会议。2000年10月,在开罗召开的第11次特别首脑会议决定每年定期举行首脑会议,由成员国轮流主持。现任首脑级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为沙特阿拉伯。(2)部长级(外长)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外长组成,下设数个委员会,负责讨论、制定和监督执行有关的阿拉伯共同政策、制定阿盟各机构的内部条例并任命阿盟秘书长。每年3月和9月举行例会,也可以应两个以上成员国的要求随时召开特别会议或紧急会议。协商一致通过的决议对所有成员国均有约束力。唯有财政和管理问题,获2/3多数通过后,即对全体成员有效。(3)专项部长理事会:随着阿拉伯国家相互关系的发展和合作领域的扩大,各专项领域的部长理事会相继建立并逐步取代了原外长理事会下设的有关委员会。到目前为止,共成立了13个专项部长理事会,由成员国相关部长组成,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制定有关领域的阿拉伯共同政策和加强成员国间的有关协调与合作。它们分别是:新闻、内政、司法、住房、运输、卫生、社会事务、青年与体育、环境、通讯、旅游、电力及水力部长理事会等。(4)联合防御理事会:根据“共同防御与经济合作条约”建立,由成员国外长和国防部长组成,其任务是统一各成员国的防务计划,为加强其军事力量而开展合作。(5)经社理事会:由成员国有关部长或其代表组成,致力于实现阿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定的目标,并有权建立或取消任何专项组织,负责监督其运作情况。目前其属下有19个专门组织和机构。(6)秘书处:阿盟的常设行政机构和理事会及各专项部长理事会的执行机构,设秘书长1人,由助理秘书长及适量其他官员协助其工作。 [5] [10] [12]阿盟同许多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联系,在亚洲(中国、印度、黎巴嫩、土耳其)、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南非、南苏丹、索马里、利比亚、突尼斯、苏丹)、欧洲(比利时、法国、奥地利、德国、瑞士、意大利、英国、西班牙、俄罗斯、马耳他)、美洲(美国、巴西、阿根廷)均设有办事处或代表机构。 [5] [12]阿拉伯国家联盟组织成员目前阿盟成员为22个:阿尔及利亚、阿联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卡塔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索马里、突尼斯、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约旦、科摩罗。2011年11月16日,阿盟中止叙利亚成员国资格。2023年5月7日,阿盟在开罗召开特别外长会,会议通过决议,宣布恢复叙利亚阿盟成员国资格,允许叙利亚代表团重新参加阿盟所有会议及机构。 [8] [12]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地图组织领袖播报编辑秘书长艾哈迈德·阿布·盖特(Ahmad Abuel-Gheit,埃及人),2021年3月3日获得连任,任期5年。 [2] [4-5]前秘书长纳比勒·阿拉比,埃及人,任埃及外长,2011年5月当选。历届秘书长2011年5月15日,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外长召开会议,一致同意埃及外长阿拉比接替穆萨担任阿盟新一届秘书长。阿拉比在阿盟外长会议上说,他是在阿拉伯国家经历危机的苦难时期承担这一职务,与会国家应携手努力解决阿拉伯世界面临的问题,采取必要措施推动阿拉伯共同事业。卸任的秘书长穆萨向阿拉比表示祝贺,并为阿拉比有能力领导阿盟感到高兴。穆萨认为,阿盟已有了质的转变,但经济、社会和文化仍是阿盟的主要议题。埃及此前一直提名本国前外交官穆斯塔法·菲基接替穆萨。卡塔尔则提名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前任秘书长阿提亚争夺阿盟秘书长一职。但在15日外长会议前,埃及宣布提名阿拉比接替穆萨。卡塔尔随后决定放弃自己提名的人选。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谢赫哈马德在会上说,提名阿拉比接替穆萨是正确的选择,这也促使卡塔尔放弃自己的人选。阿拉比2011年3月7日正式就任埃及外长一职。他曾在国际法院、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联合国赔偿委员会等机构工作。他还曾是埃及常驻联合国代表。阿盟正式成立于1945年,有22个成员国。阿盟秘书长一职除1979年至1990年间由突尼斯人担任外,其余时间均由埃及人担任。2016年3月10日,阿盟成员国外长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选举新任秘书长。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当日晚间宣布,任命埃及前外交部长艾哈迈德·阿布·盖特为阿盟新任秘书长。 [2]出版刊物播报编辑《阿拉伯事务》月刊,阿拉伯文;《新闻公报》(Information Bulletin),阿拉伯文、英文。主要活动播报编辑首脑会议截至2019年4月,阿盟共举行过30次首脑会议和12次特别首脑会议。1967年,阿以战争爆发后在苏丹喀土穆召开的会议通过对以色列的“不承认、不谈判、不和解”的原则;1974年,在摩洛哥拉巴特举行的会议强调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1978年,在伊拉克巴格达举行的会议强调不允许阿拉伯任何一方或几方单独谋求解决阿以冲突,谴责戴维营协议,决定一旦埃及和以色列签订和约,将对埃及实行政治和经济制裁;1982年9月,在非斯举行的会议通过了解决中东问题的8项原则;1990年8月,在开罗举行的会议讨论了伊拉克入侵和吞并科威特的问题,呼吁伊拉克撤出科威特,并要求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1985-1990年,阿盟共举行过6次特别首脑会议,其中第四次特别首脑会议决定正式全面恢复埃及在阿盟及其机构的成员资格,并批准了巴解的和谈战略,首次承认全面解决阿以争端的基础是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第六次特别首脑会议讨论了由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的海湾危机及其解决方法,会议谴责伊拉克对科威特的侵略,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地把军队从科威特撤至1990年8月1日以前的位置,强调科威特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合法政权必须得到恢复,支持其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重申遵守联合国安理会660号、661号和662号决议。首脑级理事会截至2024年1月,阿盟共举行过32次首脑会议和13次特别首脑会议。2000年10月,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的第11次特别首脑会议,决定每年定期举行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从第13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2001年3月)起,阿盟首脑会议机制化。 [17] [20]2019年3月31日,第30届阿盟首脑会议在突尼斯召开。会议通过《突尼斯宣言》,重申巴勒斯坦问题是阿拉伯民族核心问题,坚持阿拉伯和平倡议和“两国方案”,强调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被占领土。本次峰会还讨论了伊朗、利比亚等问题。5月30日,阿盟特别首脑会议在沙特麦加举行。会议通过《闭幕公报》,强调阿拉伯国家与伊朗间的合作关系应当建立在睦邻、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之上。2022年11月1日至2日,第31届阿盟首脑会议在阿尔及利亚召开,会议通过《阿尔及尔宣言》,重申巴勒斯坦问题是阿拉伯民族核心问题,坚持阿拉伯和平倡议,要求以色列解除对加沙地带围困,支持巴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国,强调保障阿拉伯国家总体安全,推动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问题政治解决,加强共同行动以应对粮食、能源、气候等新挑战,加强阿盟及其成员国同世界各国的伙伴关系,维护在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上的统一立场。2023年5月19日,第32届阿盟首脑会议在沙特吉达召开,会议通过《吉达宣言》,重申巴勒斯坦问题是阿拉伯世界核心问题,坚持“阿拉伯和平倡议”和“两国方案”;欢迎叙利亚重返阿盟;呼吁苏丹冲突双方开展对话、避免冲突升级;支持也门问题政治解决;强调应摆脱外部势力对阿拉伯内政干涉;呼吁开展文明对话,增进文明包容;推进阿拉伯共同行动,加强阿拉伯国家团结协作。 [5-6] [12]外长级理事会外长理事会。截至2023年10月,阿盟外长理事会共举行了160次例会,并召开了多次特别会议或紧急会议。2023年9月6日,第160届阿盟外长理事会会议在埃及开罗召开,摩洛哥接任外长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会议主要就阿拉伯国家在政治、安全、经济、社会、金融等领域集体行动进行讨论,通过了《阿盟外长理事会第160次例会决议》。2023年10月11日,阿盟在埃及开罗就巴以局势召开紧急外长会议。会议通过《关于停止以色列侵犯和实现和平安全的政治行动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对加沙地带的战争,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强调国际社会应采取有效行动,维护地区安全;应维护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权利,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和平共存。 [5-6] [10] [17] [20]其他重要活动2023年11月11日,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阿拉伯国家联盟和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别代表等参会,共同就应对巴以冲突等问题进行讨论。峰会通过《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关于停止以色列侵犯巴勒斯坦人民的决议》,声援巴勒斯坦人民,谴责以色列侵略行径;呼吁立即停火,确保加沙人道准入;敦促国际社会采取切实行动,支持在“两国方案”基础上实现巴勒斯坦独立建国。 [20]阿盟提出对叙利亚的制裁建议与华关系播报编辑中国同阿盟关系友好。双方于1956年建立联系。1993年阿盟在华设立代表处。1999年,中国外交部同阿盟秘书处签署建立政治磋商机制的谅解备忘录。2004年,双方建立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10年,双方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2018年,双方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1993年5月,阿盟秘书长艾哈迈德·伊斯马特·阿卜杜勒·马吉德(Ahmed Esmat Abdel Meguid)正式访华。8月,阿盟在北京设立办事处。1996年5月,江泽民主席在访问埃及期间会见了马吉德秘书长。1999年1月,唐家璇外长在开罗阿盟总部与马吉德秘书长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关于建立政治磋商机制的谅解备忘录》。9月,马吉德秘书长首次提出了建立中阿论坛的设想。2002年4月,朱镕基总理访问埃及时在阿盟总部会见阿姆鲁·马哈茂德·穆萨(Amr Mahmoud Moussa)秘书长,双方就中阿合作论坛、中东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2004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问阿盟总部,会见穆萨秘书长及22个阿盟成员国代表,双方共同宣布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同年9月,李肇星外长出席在开罗召开的中阿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中阿合作论坛正式启动。阿盟与中国关系进一步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并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共同举办了一系列中阿对话与合作活动。2005年,中国任命驻埃及大使兼任驻阿盟全权代表。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开罗阿盟总部,会见了穆萨秘书长,并发表了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演讲。2012年5月,阿盟秘书长纳比勒·阿拉比(Nabil Al-Arabi)访华,习近平副主席、杨洁篪外长分别与其会见、会谈。自2013年第24届阿盟首脑理事会会议起,习近平主席向每届会议致贺信。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8月,王毅外长访问开罗阿盟总部,同阿盟秘书长纳比勒·阿拉比(Nabil Al-Arabi)进行会谈;9月,习近平主席与阿盟首脑理事会轮值主席国科威特埃米尔萨巴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Sabah Al-Ahmed Al-Jaber Al-Sabah)向中国—阿拉伯国家友好年暨第三届阿拉伯艺术节开幕式致贺信。2015年6月,杨洁篪国务委员访问阿盟总部,会见阿盟秘书长阿拉比。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阿盟总部,会见阿盟秘书长阿拉比,并发表了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3月,刘延东副总理访问阿盟总部,会见阿盟秘书长阿拉比;5月12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多哈举行,习近平主席和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本·哈马德·阿勒萨尼(Tamim Bin Hamad Al-Thani)分别向部长会致贺信。2017年5月,阿盟助理秘书长哈立德·哈巴斯(Khaled Nayef Al-Habbas)来华参加中阿合作论坛第14次高官会和第三次高官级战略政治对话;同月,阿盟助理秘书长卡迈勒·哈桑·阿里(Kamal Hassan Ali)作为阿盟代表应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8月,阿盟助理秘书长巴德尔丁·阿拉里(Badre Eddine Allali)代表阿盟出席在成都举行的第七届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中阿文明对话暨去极端化圆桌会议。2018年5月,阿盟助理秘书长哈立德访华,就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筹备工作同中方交换意见;7月9日,阿盟助理秘书长哈立德来华参加中阿合作论坛第15次高官会和第四次高官级战略政治对话;7月10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阿盟秘书长艾哈迈德·阿布·盖特(Ahmed Aboul Gheit)来华出席会议并访华,王岐山副主席、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分别与其会见、会谈。2019年1月,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访问埃及期间,会见阿盟秘书长盖特;4月,阿盟助理秘书长卡迈勒·哈桑·阿里(Kamal Hassan Ali)出席在突尼斯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北斗合作论坛和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企业家大会暨第六届投资研讨会;同月,阿盟助理秘书长哈利勒·易卜拉欣·穆罕默德·萨利赫·萨瓦迪(Khalil Ebrahim Mohamed Saleh Althawadi)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阿改革发展论坛;6月,阿盟助理秘书长哈立德出席在阿布扎比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六次高官会和第五次高官级战略政治对话;8月,阿盟助理秘书长海法·阿布·阿扎利(Haifa Abu Ghazaleh)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阿卫生合作论坛;12月,阿盟助理秘书长哈立德访华,就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筹备工作同中方交换意见。2020年1月,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访问埃及期间,会见了阿盟秘书长盖特。2021年3月,中国外交部同阿盟秘书处召开中阿数据安全视频会议,宣布共同发表《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阿拉伯国家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与中国共同发表数据安全倡议的地区。2021年7月,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访问埃及期间,会见了阿盟秘书长盖特,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同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联合声明》。2022年12月9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回顾双方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史,提炼跨越千年、历久弥坚的中阿友好精神,指出守望相助是中阿友好的鲜明特征,平等互利是中阿友好的不竭动力,包容互鉴是中阿友好的价值取向。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方将同阿方一道推进“八大共同行动”,涵盖支持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绿色创新、能源安全、文明对话、青年成才、安全稳定等领域。中阿双方发表《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国家全面合作规划纲要》和《深化面向和平与发展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文件》,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加强中阿团结协作,助力各自民族复兴,促进地区和平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双方商定要通过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各项机制深化中阿各领域合作,合力应对共同发展挑战。双方将就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保持相互支持,在各类国际场合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加强团结。双方倡导开展文明对话交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摒弃对特定文明的歧视与偏见,反对“文明冲突论”。2023年1月15日,秦刚外长访问埃及期间,会见了阿盟秘书长盖特。近年来,阿盟外长理事会连续作出对华关系决议,呼吁阿盟成员国积极发展同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关系。2021年9月9日,第156届阿盟外长理事会会议通过涉华决议,首次写入“特别赞赏中方为支持阿拉伯事业、和平解决地区危机所做外交努力”表述,并强调阿盟各成员国重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同中国在各领域合作关系,重申阿拉伯国家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欢迎沙特于2022年主办首届阿中峰会。2022年3月9日、9月6日、2023年3月8日、2023年9月6日,第157届、第158届、第159届、第160届阿盟外长理事会会议通过的涉华决议再次写入上述内容。第160届阿盟外长理事会高度评价首届中阿峰会,责成阿盟秘书处同中国和各成员国加强沟通对接,落实好峰会各项成果,不断推进中阿各领域友好合作;赞赏中方为支持阿拉伯事业、和平解决地区危机、促进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安全所作的外交努力;强调继续加强中阿合作论坛机制建设,举办好文明对话研讨会以及经贸、投资、能源、文化、新闻、卫生、科技、旅游等领域机制性活动。 [3] [11] [13] [18]2024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访问阿拉伯国家联盟期间,同阿盟秘书长盖特举行会谈。双方就巴以冲突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共识。 [19]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外报导播报编辑驻亚历山大总领事赵丽莹会见阿盟科技海运学院校长(2020-01-21)驻埃及大使兼驻阿盟代表廖力强会见阿拉伯国家联盟助理秘书长哈立德(2019-09-30)驻埃及大使廖力强向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盖特递交代表任命书(2019-09-19)驻亚历山大总领事赵丽莹与阿盟科技海运学院校长交流座谈(2019-04-12)驻埃及大使兼驻阿拉伯国家联盟代表宋爱国出席阿拉伯议会支持将苏丹从支恐国家名单中除名听证会”驻亚历山大总领事赵丽莹会见阿盟科技海运学院校长(2018-12-25)驻埃及大使宋爱国会见阿盟新任秘书长盖特(2016-08-09)驻阿曼大使吴久洪会见阿曼外交部阿盟司司长(2014-09-02)驻亚历山大总领事陈小明出席阿盟科技海运学院与上海海事大学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2014-06-13)驻阿曼大使吴久洪会见阿曼外交部阿盟司司长(2014-05-06)驻亚历山大总领事陈小明访问阿盟科技海运学院(2014-04-16)驻阿盟代表宋爱国大使出席巴勒斯坦问题部长级会议(2014-03-11)阿盟发表声明谴责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2014-03-05)驻埃及大使宋爱国向阿盟秘书长阿拉比递交任命书(2011-08-22)驻埃及大使宋爱国拜会埃外长、阿盟候任秘书长阿拉比(2011-06-13)重要文件播报编辑第128届阿盟外长理事会第6816号决议(译文)(2007-09-14)第128届阿盟外长理事会第6816号决议(译文)(2007-09-13)2006年9月6日阿盟外长理事会第126次例会第6692号决议(译文)(2006-09-22)2006年3月4日阿盟外长理事会第125次例会的第6629号决议(译文)(2006-05-22)2005年9月8日阿盟外长理事会第124次例会第6566号决议(译文)(2006-05-22)2005年3月3日阿盟外长理事会第123次例会第6507号决议(译文)(2006-05-22)2004年9月14日阿盟外长理事会第122次例会第6450号决议(译文)(2006-05-22)2003年9月9日阿盟外长理事会第120次例会第6342号决议(译文)(2006-05-2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新闻公报等 [3]重回联盟播报编辑2011年,叙利亚国内发生内战,阿拉伯国家在对待叙利亚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大部分阿拉伯国家与叙利亚政府关系紧张,同年11月,阿拉伯联盟外长在开罗召开紧急会议,会议通过了冻结叙利亚阿盟成员资格决议。一些国家关闭了驻叙使馆或与叙利亚的外交关系降级。2019年8月26日,阿拉伯国家与叙利亚的关系出现了新的迹象,至少有8个阿拉伯国家同意叙利亚重回阿拉伯联盟,它们分别是埃及、阿联酋、伊拉克、黎巴嫩、突尼斯、苏丹、阿尔及利亚以及巴林。 [1]2023年5月7日,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外长级紧急会议,讨论苏丹危机及叙利亚重返阿盟问题,会上同意叙利亚重返阿盟。 [7]相关消息播报编辑2023年5月7日,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理事会通过决议,决定成立阿拉伯部长级联络小组,与苏丹各方和有影响力的国家等进行沟通,以期解决苏丹危机。 [14]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1日,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理事会在其总部开罗召开外长级紧急会议,讨论近期升级的巴以局势问题。本届阿盟理事会外长级紧急会议在摩洛哥主持下召开,阿盟秘书长盖特在致辞中呼吁双方立即停火,最大限度保持克制。 [15]2023年11月11日,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理事会在利雅得召开紧急会议。与会者将讨论加沙地带局势、哈马斯释放人质的进程以及可能采取的对以色列施加影响的政治举措。 [16]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阿拉伯国家联盟 - 搜狗百科

家联盟 - 搜狗百科阿拉伯国家联盟(League of Arab States)是为了加强阿拉伯国家联合与合作而建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于1945年3月22日成立,总部设在开罗。 该联盟是为了密切成员国间的合作关系,协调彼此间的政治活动,捍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阿拉伯国家的整体利益,推动各成员国在经济、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社会福利、国籍、护照、签证、司法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而建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成员国相互尊重国家政治制度,彼此之间的争端不得诉诸武力解决,某一成员国与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和协定对其他成员国无约束力。[1]网页微信知乎图片视频医疗汉语问问百科更多»登录帮助首页任务任务中心公益百科积分商城个人中心阿拉伯国家联盟编辑词条添加义项同义词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阿拉伯国家联盟(League of Arab States)是为了加强阿拉伯国家联合与合作而建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于1945年3月22日成立,总部设在开罗。该联盟是为了密切成员国间的合作关系,协调彼此间的政治活动,捍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阿拉伯国家的整体利益,推动各成员国在经济、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社会福利、国籍、护照、签证、司法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而建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成员国相互尊重国家政治制度,彼此之间的争端不得诉诸武力解决,某一成员国与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和协定对其他成员国无约束力。[1]中文名阿拉伯国家联盟展开性质地区性国际组织展开成立时间1945年03月22日[1]展开总部埃及首都开罗展开秘书长艾哈迈德·阿布·盖特[1]展开外文名League of Arab States展开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展开成员国阿尔及利亚、阿联酋、阿曼、埃及等22国展开宪制文件《阿拉伯联盟宪章》展开参考资料:1. 阿拉伯国家联盟概况_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引用日期2022-03-30]2. 阿盟决定立即对叙利亚实施制裁 3. 叙利亚谴责阿盟制裁 称制裁行动“不合法” 4.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联盟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引用日期2022-03-30]词条标签:伊斯兰教伊斯兰宗教穆斯林联盟免责声明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词条信息词条浏览:69165次最近更新:24.01.08编辑次数:26次创建者:陽光下の溫暖突出贡献者:新手指引了解百科编辑规范用户体系商城兑换问题解答关于审核关于编辑关于创建常见问题意见反馈及投诉举报与质疑举报非法用户未通过申诉反馈侵权信息对外合作邮件合作任务领取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索词条编辑词条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投诉登录企业推广免责声明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编辑帮助意见反馈及投诉© SOGOU.COM 京ICP备110018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中东睿评|阿拉伯民族主义兴衰史:“盟而不联”的阿拉伯国家_外交学人_澎湃新闻-The Paper

|阿拉伯民族主义兴衰史:“盟而不联”的阿拉伯国家_外交学人_澎湃新闻-The Paper下载客户端登录无障碍+1中东睿评|阿拉伯民族主义兴衰史:“盟而不联”的阿拉伯国家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刘中民2021-02-23 10:17来源:澎湃新闻 ∙ 外交学人 >字号【开栏语】“中东睿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刘中民教授的专栏,坚持现实性、理论性、基础性相结合,以历史和理论的纵深回应现实问题。当今世界,阿拉伯民族建立了22个国家、拥有4亿多人口,扼守五海三洲的战略要地,坐拥丰富的油气资源,且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据此阿拉伯世界理应成为世界政治中的重要一极,近代以来阿拉伯民族也一直在追求民族统一和民族复兴,并且在1945年早于联合国建立了“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但事实却非常残酷,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不仅阿拉伯民族统一和复兴的梦想渐行渐远,泛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走向沉寂,而且阿拉伯世界内部一直冲突和纷争不断。外界舆论经常慨叹,在阿以冲突中,22个阿拉伯国家为何无法战胜弹丸之地的以色列?围绕与以色列关系,阿拉伯国家不仅未能形成紧密的联盟,反倒是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单独媾和(如1979年的埃及,1994年约旦,尤其是2020-2021年的阿联酋、巴林、苏丹、摩洛哥)成为大势所趋?阿盟建立很早,但为何其一体化程度远远落后于欧盟、东盟,甚至是非盟?阿拉伯世界的内部纷争固然与历史上的帝国遗产,以及近代以来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操控尤其是“分而治之”的政策密切相关,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阿拉伯民族内部的复杂性。本文尝试从民族性的角度略作分析。笔者的基本观点是,阿拉伯民族具有整体性和地方性的双重属性,在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扩张与阿拉伯民族进行抗争、建构民族国家体系的过程中,阿拉伯民族一方面基于整体性寻求统一和联合,另一方面又基于地方性而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就其发展趋势而言,这是阿拉伯民族的地方性即22个阿拉伯国家的国家性、自利性不断上升,而阿拉伯民族整体性、统一性日趋衰退的过程。在意识形态上则是泛阿拉伯民族主义衰退,而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事实上也就是后来的“阿拉伯国家主义”)勃兴。遗憾的是,阿拉伯民族又很难厘清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没有产生出理性的地区主义,也就是说未能产生既认可民族国家的主权,又基于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进行地区合作的机制,相反则出现以阿拉伯统一为名追求自身国家利益的悖论,如埃及和伊拉克都曾经以阿拉伯民族主义和阿拉伯统一为名谋求地区主导权。阿拉伯民族整体性与泛阿拉伯民族主义阿拉伯民族整体性的形成是伴随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帝国扩张,通过对西亚北非诸民族群体的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而完成的。阿拉伯人经过两个时期逐步发展为一个民族。第一,从穆罕默德创教到倭马亚王朝,是阿拉伯民族初步形成时期;第二,阿拉伯民族同化和融合其他民族,并使阿拉伯民族扩大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指在阿拉伯民族形成后的二三百年间或者更长的时期内,从波斯湾到大西洋的诸多民族,大多通过自然同化或强制同化,逐渐和阿拉伯民族融合,进而“形成一个以阿拉伯语为母语,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新的阿拉伯民族。” 因此,有学者指出,“同一性”构成了阿拉伯民族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体现为共同的历史、语言、宗教、文化等。事实上,阿拉伯民族所具有的共同语言、宗教、历史、文化和共同地域等共性特征,恰恰是19世纪下半叶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产生的历史与社会土壤。早期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为文化民族主义,以主张推广使用阿拉伯语、复兴阿拉伯传统文化等为主要特征。从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前,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发展成为以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为目标的政治运动,并产生了阿布德·拉赫曼·卡瓦克比、康士坦丁·祖莱克、阿布德·拉赫曼·巴扎兹、萨提·胡斯里、米歇尔·阿弗拉克等一批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家。二战结束的当年,阿拉伯国家联盟宣告成立,成为战后阿拉伯世界的第一个泛阿拉伯组织。在20世纪50~60年代,埃及等国家积极推动泛阿拉伯联合,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阿拉伯联合的形式,并对阿拉伯国家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不容否认的是,由于某些国家及其领导人以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为名,争夺阿拉伯世界的领导权,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不仅未能有效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团结,而且加剧了阿拉伯世界的分裂,导致许多阿拉伯国家的政治联合昙花一现便惨遭失败。阿拉伯民族的地方性与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尽管促进了阿拉伯民族的形成,并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了帝国的统一,但是远没有将阿拉伯世界的广大地区融合成为统一的政治实体。阿拉伯民族诸地缘文化板块在阿拉伯帝国中后期以及奥斯曼帝国体制下,形成了地方分权和群雄割据的局面。进入近代后,西方殖民列强的入侵和瓜分,进一步加剧了阿拉伯世界的分裂,使阿拉伯世界分化成阿拉伯半岛、“新月地带”、埃及-苏丹地区、马格里布地区等地缘文化板块。从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民族的相互影响来看,阿拉伯民族的部落主义传统以及地方性特点与伊斯兰教的教派斗争交互影响,加剧了阿拉伯民族的内部分裂,进而使地方性和差异性构成了阿拉伯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在阿拉伯史专家希提看来,崇尚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构成了阿拉伯传统社会的典型特征。伊斯兰教兴起后,它们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并“成为伊斯兰教各国分裂和灭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首先,阿拉伯社会的传统部落特征构成了导致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内部分裂的重要因素。在四大哈里发时期(编注:公元632年至661年),围绕哈里发职位的斗争与南北阿拉伯人的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倭马亚王朝时期(编注:公元661年至750年),南北阿拉伯人围绕帝国领导权斗争以及分裂活动此起彼伏;在阿巴斯王朝时期(编注:公元750年至1258年),阿拉伯帝国的分裂以地方割据的形式表现得更加突出。据史料记载,阿拔斯王朝虽然延续了500年的时间,但是,还在这个帝国建立之初,便在“帝国的中心及其周围”,兴起“无数的王朝和准王朝”。以战乱四起的马格里布地区为例,在8~16世纪涌现出的地方王朝就多达13个之多。纵观阿拉伯世界约1400年的历史,其统一的时间仅有100年左右,而分裂的时间则长达近1300年。其次,伊斯兰教的教派矛盾作为阿拉伯民族内部分裂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进一步加剧了阿拉伯民族的分裂。尽管《古兰经》不断以“统一”(21:92)、“不要自己分裂”(3:103)、“不要为正教而分别门户”(42:43)等教导其追随者,但伊斯兰教的分裂从穆罕默德逝世时便已经开始。历史表明,伊斯兰教教派的产生和统一的穆斯林公社的分裂,以及各教派的长期斗争,对阿拉伯民族的分裂产生了重要影响。“伊斯兰教的分裂和不同教派的长期对立显然加剧了阿拉伯世界的分裂,扩大了中东-阿拉伯社会结构的异质程度,阻碍了这一地区的人们向一个统一民族发展的进程。”阿拉伯民族的地方性特征与近代以来西方殖民统治的人为分割,造成了阿拉伯世界的进一步分裂,使得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及民族国家的建立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征,并且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与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相对应的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基本上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前后,通过反对英、法、意等国在各地区的殖民统治得以完成的。随着阿拉伯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历史上的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为以各自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家民族主义所取代。在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国家认同与泛民族认同、泛宗教认同的关系成为阿拉伯国家独立后面临的迫切政治任务。无论是独立前的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还是独立后的阿拉伯国家民族主义都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以地方认同和国家认同为基础,建构自身的民族认同,反对泛阿拉伯认同。如埃及的民族主义思想家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甚至否认埃及民族的阿拉伯属性。第二,强调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排斥和贬低泛宗教认同。如埃及民族主义思想家强调要“把对宗教的、伊斯兰的忠诚转化为对祖国、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第三,强调世俗主义,反对政教合一。如埃及民族主义思想家明确主张宗教和政治分离,埃及的出路在于“民主的、世俗的改革方案”。但是,在阿拉伯国家中,国家认同与泛民族认同、泛宗教认同的矛盾并未因此消失,并使泛阿拉伯民族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成为困扰民族国家建构的意识形态羁绊。“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阿拉伯民族的整体性和地方性分别构成了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和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历史基础,从政治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层面看,阿拉伯世界始终交织着地方(国家)民族主义与泛阿拉伯主义、泛伊斯兰主义之间的复杂矛盾斗争。近代以来,阿拉伯世界的民族主义一直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追求阿拉伯统一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另一种是追求各自利益的地方民族主义(亦即“国家民族主义”如埃及民族主义、叙利亚民族主义),这也恰恰是阿拉伯民族统一性和地方性特征并存的反映。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也是阿拉伯国家对抗以色列的思想武器,在1948、1956、1967年前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叙利亚作为重要的“前线国家”都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代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泛阿拉伯民族主义高涨的时期,埃及的纳赛尔主义、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复兴党民族主义构成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代表,阿拉伯统一运动的最高成果即1958-1961年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短暂统一,即“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但很快因矛盾分歧而解散。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战败尤其是以色列在此次战争中占领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1948年后约旦控制)、埃及西奈半岛、叙利亚戈兰高地,标志着阿拉伯民族主义在阿以冲突问题上的彻底失败。埃及与以色列建交(1979)、两伊战争(1980-1988)、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1990-1991)、伊拉克战争(2003)、“阿拉伯之春”(2011年以来)等事件导致阿拉伯民族主义不断衰落,阿拉伯世界各民族国家利益上升的国家理性成为大势所趋,这是阿拉伯国家日益在巴以问题上自行其是的根源所在。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建交导致埃及被开除出“阿拉伯国家联盟”,埃及被阿拉伯世界孤立长达二十年之久,其原因就在于埃及与以色列单独媾和违背阿拉伯国家统一的“三不政策”(编注:不承认以色列、不与以色列谈判、不单独与以色列媾和),但今天这种共同政策及其约束力在阿拉伯世界已经根本不复存在。阿拉伯学者福阿德·阿贾米认为,海湾战争标志着“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终结”,自从1967年阿拉伯国家在阿以战争中失败,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梦想就已经开始破灭,“失败毁灭了一代人的梦想并在青年一代人身上留下了沉重的阴影”,“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普遍原理——共同的政治遗产、共同的命运、共同的信仰等一系列思想理念都已经被粉碎。”泛阿拉伯民族主义衰落,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阿拉伯国家主义”)上升,其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阿拉伯民族本身发育不成熟是制约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客观因素。阿拉伯民族本身发育的不成熟突出地表现在阿拉伯作为一个整体的分裂性和多样性。正如一学者所言:“没有一个社会像阿拉伯社会一样……如此的分裂、破碎和分化。” 许多西方学者都认为“阿拉伯由于过于破碎或者在忠诚上过于地方化和特殊化而对现代民族主义思想反应迟钝。”国内也有学者指出,阿拉伯民族部族纷争的历史、伊斯兰教派的多样性、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地方割据、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分而治之”政策和对国家疆界的人为分割等都构成了影响阿拉伯民族意识成熟的“分离因素”。由于历史、地缘、民族特性、外部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阿拉伯社会早就埋下了“地方主义”的种子。第二,近代以来阿拉伯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上的多样性发展使国家至上主义成为一种历史必然。在政体上,中东阿拉伯国家已经有了共和制、君主制和酋长制的分野;在经济上,有的国家已经步入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有的国家仍然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徘徊,而石油国与非石油国家的区别也进一步拉大了阿拉伯国家的贫富差距;在社会结构上,有的已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民族国家的中央集权,而有的国家则是家族、部族和酋长制社会。更为重要的是中东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独立的民族国家体系,并在现有的国际关系中形成了各自的国家利益。也正是如此,“各国都注意本国利益,将它放在民族利益之上,‘地方主义’即国家至上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势所必然,合乎情理”,“阿拉伯统一在当今时代不过是一种良好愿望;试图再现千余年前阿拉伯帝国的大一统局面,显然是缺乏现实的基础。”第三,从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失败以来就已经陷入低潮的阿拉伯统一运动在冷战后进一步衰退,而海湾战争以来阿拉伯民族主义在解决阿拉伯国家内部冲突问题上的无能为力和地方主义的发展则进一步恶化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生存处境。战后阿拉伯统一运动曾经一度取得重大的发展,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建立以及埃及、叙利亚的短暂合并都曾经是阿拉伯统一运动的巨大成就。但是“阿拉伯世界的合作关系具有脆弱性,其明显特征是分化组合频繁。在二战结束后的50年间,阿拉伯世界先后出现过16次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但多数合作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其演变和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从而显示出阿拉伯世界合作关系的又一特点——不稳定性。”阿拉伯国家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的战败,构成了阿拉伯民族主义走向衰落的标志,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阿拉伯民族主义在20世纪70、80年代进一步衰落。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媾和,叙利亚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矛盾上升,叙利亚在1980-1988年两伊战争中支持伊朗而反对伊拉克,叙利亚和埃及在1991年美国打击伊拉克过程中与美国结盟,都表明阿拉伯国家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和对阿拉伯统一事业的疏远。这也正如阿拉伯学者马哈迈德·阿比德·加比里所言“地方主义[Al-qutriyah(territorialism)]已经转变成国家民族主义[wataniyah(state nationalism)]……今天阿拉伯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阿拉伯民族主义已经无力动员社会大众为统一的事业而奋斗。”当前困扰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一个严峻问题是阿拉伯国家间的争端与冲突,这也正如一位阿拉伯作家所言,在阿拉伯国家之间,“找到两个毗邻而又关系和谐亲密的国家是非常困难的。”约旦国王侯赛因在1985年所发出的如下慨叹正是今天阿拉伯民族的写照:“当分裂代替了聚合,地方主义代替了泛阿拉伯团结,阴谋取代了和谐,霸权代替了兄弟情谊,破坏代替了建设,设置障碍代替了清除障碍,我们又如何取得进步呢?”(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兼任中国中东学会、中国亚非学会、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责任编辑:朱郑勇校对:栾梦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1收藏我要举报#阿拉伯国家#阿拉伯民族主义#中东查看更多查看更多开始答题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Android版iPhone版iPad版关于澎湃加入澎湃联系我们广告合作法律声明隐私政策澎湃矩阵澎湃新闻微博澎湃新闻公众号澎湃新闻抖音号IP SHANGHAISIXTH TONE新闻报料报料热线: 021-962866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沪ICP备14003370号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

阿拉伯国家联盟 | 政治和建设和平事务部

阿拉伯国家联盟 | 政治和建设和平事务部

跳转到主要内容

欢迎来到联合国

Toggle navigation

Language:

العربية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政治和建设和平事务部

搜索表单

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行动使命 预防和调解建设和平性别/妇女、和平与安全选举支持会员国机构安全理事会巴勒斯坦人民权利司非殖民化伙伴关系和合作东北亚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太平洋岛屿论坛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新出现的问题创新气候变化外地工作 已经结束的政治团和平与发展顾问新闻演讲和陈述通讯我们的使命新闻资源出版物报告和政策文件处理性剥削和性虐待问题关于我们领导人规划、监测和评价就业

行动使命

伙伴关系和合作

阿拉伯国家联盟

阿拉伯国家联盟

联合国秘书长(右)与阿拉伯联盟秘书长艾哈迈德·阿布乌尔·盖特合影。联合国图片/ Manuel Elias  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与联合国拥有一个共同使命:通过预防冲突、解决争端和本着团结一致的精神采取行动来促进和平、安全和稳定。为此,这两个组织还共同努力扩大经济机会、促进尊重人权并建立政治包容。

  联合国和阿盟于1989年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并于2016年通过缔结修正案议定书续签了该备忘录。2019年6月,联合国在开罗开设了驻阿拉伯国家联盟联络处,这是第一个通过经常预算供资的联络处。联合国和阿盟秘书处以及各自的机构、基金和方案定期举行一般合作和部门会议。根据大会的授权。两个组织还继续通过能力建设活动和工作人员交流,投资加强双方的接触。安理会还寻求加强与阿盟的互动,包括在安理会成员国与阿盟之间举行非正式会议。

伙伴关系和合作东北亚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太平洋岛屿论坛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

联合国

网址索引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常见问题解答

提防诈骗

隐私通告

使用条款

Find us on Twitter Find us on YouTubeRSS feed

阿拉伯国家联盟概况

阿拉伯国家联盟概况

中文|

搜索

首 页

关于论坛

论坛机制

论坛文件

视频连线

阿拉伯国家联盟

您的位置:首页 > 阿拉伯世界 > 阿拉伯国家联盟

阿拉伯国家联盟概况

来源:外交部网站 发布:2023-07-12 18:48

(League of Arab States—LAS)(最近更新时间:2023年4月)【成立日期】 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议下,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正式成立。【宗 旨】 密切成员国间的合作关系,协调彼此间的政治活动,捍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阿拉伯国家的整体利益,推动各成员国在经济、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社会福利、国籍、护照、签证、司法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成员国相互尊重国家政治制度,彼此之间的争端不得诉诸武力解决,某一成员国与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和协定对其他成员国无约束力。【成 员】 目前阿盟成员为22个:阿尔及利亚、阿联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卡塔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索马里、突尼斯、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约旦、科摩罗。2011年11月16日,阿盟中止叙利亚成员国资格。2013年3月26日,阿盟决定将叙利亚在阿盟席位授予叙利亚反对派“全国联盟”,但迄今未落实。【主要负责人】 秘书长艾哈迈德·阿布·盖特(Ahmad Abuel-Gheit,埃及人),2021年3月3日获得连任,任期5年。【总 部】 阿盟宪章规定,阿盟总部的永久地址为埃及首都开罗。【网 址】 http://www.lasportal.org。【出版物】 《阿拉伯事务》月刊,阿拉伯文;《新闻公报》(Information Bulletin),阿、英文。【组织机构】 (1)首脑级理事会:最高权力机构,1964年起开始举行首脑会议,商讨地区性重大问题。可应成员国要求召开特别首脑会议或紧急首脑会议。2000年10月,在开罗召开的第11次特别首脑会议决定每年定期举行首脑会议,由成员国轮流主持。现任首脑级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为阿尔及利亚。(2)部长级(外长)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外长组成,下设数个委员会,负责讨论、制定和监督执行有关的阿拉伯共同政策、制定阿盟各机构的内部条例并任命阿盟秘书长。每年3月和9月举行例会,也可以应两个以上成员国的要求随时召开特别会议或紧急会议。协商一致通过的决议对所有成员国均有约束力。唯有财政和管理问题,获2/3多数通过后,即对全体成员有效。(3)专项部长理事会:随着阿拉伯国家相互关系的发展和合作领域的扩大,各专项领域的部长理事会相继建立并逐步取代了原外长理事会下设的有关委员会。到目前为止,共成立了13个专项部长理事会,由成员国相关部长组成,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制定有关领域的阿拉伯共同政策和加强成员国间的有关协调与合作。它们分别是:新闻、内政、司法、住房、运输、卫生、社会事务、青年与体育、环境、通讯、旅游、电力及水力部长理事会等。(4)联合防御理事会:根据“共同防御与经济合作条约”建立,由成员国外长和国防部长组成,其任务是统一各成员国的防务计划,为加强其军事力量而开展合作。(5)经社理事会:由成员国有关部长或其代表组成,致力于实现阿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定的目标,并有权建立或取消任何专项组织,负责监督其运作情况。目前其属下有19个专门组织和机构。(6)秘书处:阿盟的常设行政机构和理事会及各专项部长理事会的执行机构,设秘书长1人,由助理秘书长及适量其他官员协助其工作。阿盟同许多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联系,在亚洲(中国、印度、黎巴嫩、土耳其)、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南非、南苏丹、索马里、利比亚、突尼斯、苏丹)、欧洲(比利时、法国、奥地利、德国、瑞士、意大利、英国、西班牙、俄罗斯、马耳他)、美洲(美国、巴西、阿根廷)均设有办事处或代表机构。【主要活动】 (1)首脑理事会。截至2023年4月,阿盟共举行过31次首脑会议和13次特别首脑会议。2000年10月,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的第11次特别首脑会议,决定每年定期举行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从第13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2001年3月)起,阿盟首脑会议机制化。2019年3月31日,第30届阿盟首脑会议在突尼斯召开。会议通过《突尼斯宣言》,重申巴勒斯坦问题是阿拉伯民族核心问题,坚持阿拉伯和平倡议和“两国方案”,强调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被占领土。本次峰会还讨论了伊朗、利比亚等问题。5月30日,阿盟特别首脑会议在沙特麦加举行。会议通过《闭幕公报》,强调阿拉伯国家与伊朗间的合作关系应当建立在睦邻、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之上。2022年11月1日至2日,第31届阿盟首脑会议在阿尔及利亚召开,会议通过《阿尔及尔宣言》,重申巴勒斯坦问题是阿拉伯民族核心问题,坚持阿拉伯和平倡议,要求以色列解除对加沙地带围困,支持巴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国,强调保障阿拉伯国家总体安全,推动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问题政治解决,加强共同行动以应对粮食、能源、气候等新挑战,加强阿盟及其成员国同世界各国的伙伴关系,维护在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上的统一立场。(2)外长理事会。截至2023年4月,阿盟外长理事会共举行了159次例会,并召开了多次特别会议或紧急会议。2023年3月8日,阿盟外长理事会第159次例会在开罗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巴勒斯坦问题及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等多个层面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就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进行了协调。会议通过了《阿盟外长理事会第159次例会决议》。

附件:

中阿合作论坛 版权所有京ICP备06038296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97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邮编:100701 电话:86-10-65964265

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_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_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EnglishFrançaisEspañolРусскийعربي无障碍关怀版

首页

外交部

主要职责

主要官员

组织机构

驻港、澳公署

外交部长

部长致辞

部长简历

部长活动

讲话全文

图片视频

外交动态

外事日程

部领导活动

业务动态

发言人表态

吹风会

大使任免

驻外报道

政策解读

驻外机构

驻外使馆

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驻外总领馆

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驻外团、处

常驻联合国代表团

驻欧盟使团

驻东盟使团

驻非盟使团

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

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

常驻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和社会委员会代表处

常驻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处

中国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

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

常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代表团

国家和组织

国家(地区)

国际和地区组织

资料

讲话全文声明公报

条约文件

中国外交历程

中国外交人物

外交史上的今天

领事常识

礼宾知识

建交国家一览表

专题

政府信息公开

两微一端

首页 > 资料 > 条约文件 > 政策文件

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

2022-12-01 19:44

【中大小】

打印

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202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目录前言 一、 传承千年的中阿友谊 (一)秦汉以来的历史交往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阿关系 (三)中国同阿盟的交往(四)中阿合作论坛的建立与发展 二、 新时代的中阿关系 (一)战略互信,持续深化(二)劝和促谈,维护和平 (三)务实合作,生机勃发 (四)人文交流,丰富多彩 (五)历年阿盟外长会友华决议汇编 三、 变局交织中继续快速发展的中阿合作 (一)团结抗疫,守望相助 (二)百年变局,守护正义 (三)经济复苏,携手前行(四)热点问题,主持公道 四、 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 (一)吹响时代号角,共树合作丰碑(二)深化战略互信,维护共同利益 (三)坚持互利共赢,共创发展繁荣(四)促进和平稳定,共享长治久安 (五)扩大文明交流,倡导和谐共生 结束语 附件:中阿合作论坛成果文件汇编前言阿拉伯国家地处亚非大陆交汇地带,总面积约13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15亿。阿拉伯国家人口众多,文化历史悠久,能源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从那时起,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历史交往的主旋律。新中国成立后的70多年间,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肝胆相照、风雨同舟,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团结守正、合作共赢,双方友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南南合作典范。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面临相似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更加需要传承历史友好,深化战略合作,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中阿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一、传承千年的中阿友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同阿拉伯国家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交往的主旋律。(一)秦汉以来的历史交往早在2000多年前,中阿两大民族就有了往来。陆上丝绸之路从汉代的都城长安出发,经中亚到达两河流域,再延伸至叙利亚、埃及等地。其后开辟的海上香料之路从广州、泉州、扬州、杭州、明州(今宁波)等城市出发,经马六甲海峡至霍尔木兹海峡,再至伊拉克、阿曼、也门、叙利亚、埃及等地。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成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两条大动脉,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地区,并由阿拉伯地区传播到欧洲,促进了阿拉伯和欧洲等地文化技术发展进步。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数学传播到中国,丰富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成就。阿拉伯风格的建筑、服饰、绘画等也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有官方记载的中阿历史交往始于东汉。西域都护班超派遣副使甘英出使古罗马,抵达条支(汉代称阿拉伯地区为“条支”),留下了古代中国官方使者远行阿拉伯地区的最早记录。1200多年前,阿拉伯航海家奥贝德乘船从今天阿曼的苏哈尔港抵达广州,留下了阿拉伯半岛通往中国的航行记录。阿拉伯历史地理学家马苏第在《黄金草原》一书中,描写了中阿海上交往的情景。唐代是丝绸之路的繁荣期,也成为中阿历史交往的繁盛期,双方人员往来更加密切。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曾说:“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穆罕默德去世后,阿拉伯帝国多次遣使来唐,《旧唐书》记载:“大食国(今阿拉伯地区)遣唐使朝献”。倭马亚王朝曾派使者来华,唐朝对其使者“授左金吾卫将军,赐紫袍金钿带”。据《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记载,从651年至798年,阿拉伯派遣唐使达40次。唐代来华的阿拉伯商人苏莱曼著有《苏莱曼东游记》,描写“中国美丽,令人神往”“中国人在绘画、工艺及其他一切手工方面都是最娴熟的”。这个时期,不少中国旅行家和商人也到访阿拉伯地区。唐代旅行家杜环曾到过大食,记载了当地“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辏,万货丰贱,锦绣珠贝,满于市肆”的繁荣景象。宋代时,来华阿拉伯商人增多,在广州等中国东南沿海城市有自己的聚居地,称蕃坊。宋朝政府任命阿拉伯商人担任蕃坊的蕃长,管理自己的事务。元代时,中阿对彼此的认知更加深入。中国航海家汪大渊先后抵达今天的埃及、沙特、也门、索马里等多个阿拉伯国家,并到达了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在其所著《岛夷志略》中描绘麦加“风景融合,四时之春,田沃稻饶,居民乐业”。阿拉伯地理学家伊德里斯在地理著作《云游者的娱乐》中记述“中国面积大,人口多”“各港口皆人烟稠密,商业兴旺”。明代时,郑和多次下西洋,访问了佐法尔(今阿曼佐法尔一带)、阿丹(今也门亚丁)、天方(今沙特麦加)、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一带)等多个阿拉伯地区,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了解。《明史》赞誉阿拉伯世界为“人皆向善”“国无苛扰”“上下安和”的“乐国”。随同郑和远航的马欢、费信、龚珍分别撰写了《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蕃国志》,都有关于阿拉伯的记载。部分阿拉伯国家还曾遣使随同郑和船队来中国,《明史》记载,阿丹(亚丁)曾于“永乐十四年遣使奉表贡方物。辞还,命郑和赍敕及彩币偕往赐之。自是,凡四入贡”。2000多年穿越时空、跨越山海的交往,增进了中阿人民相互了解和信任,促进了亚洲大陆两端物资流通和文明交流,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明交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阿关系1、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患难与共。1949年,新中国建立。上世纪50年代,阿拉伯国家相继独立。新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始终相互支持,开创了中阿友好交往的新纪元。1955年,万隆会议开启了中阿建交的大门。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同出席万隆会议的埃及、沙特、也门、黎巴嫩、约旦、苏丹、利比亚等阿拉伯国家代表广泛接触,支持埃及收复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斗争、支持将巴勒斯坦问题列入议程、呼吁解决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难民问题,支持北非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强调“中国人民完全同情和支持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人民为自决和独立的斗争,阿拉伯人民在巴勒斯坦所进行的人权斗争”。1956年,中国同埃及建交,开启了中阿建交的第一个高潮。到1965年,中国先后同叙利亚、也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索马里、突尼斯、毛里塔尼亚等国建交。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带动了中阿建交的第二次高潮。到1978年,中国先后同科威特、黎巴嫩、科摩罗、约旦、阿曼、利比亚等国建交。1978年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中阿实现第三次建交高潮。到1990年,中国先后同吉布提、阿联酋、卡塔尔、巴勒斯坦、巴林、沙特等国建交。至此,中国同所有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始终支持阿拉伯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支持阿拉伯各国政府奉行和平中立的不结盟政策;支持阿拉伯各国人民用自己选择的方式实现团结和统一的愿望;支持阿拉伯各国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主张阿拉伯各国的主权应当得到所有其他国家的尊重,反对来自任何方面的侵犯和干涉,赢得了阿拉伯国家和阿拉伯人民的信任,为中阿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2、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并肩战斗。冷战时期,由埃及总统纳赛尔、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首倡的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重视发展和加强与不结盟运动关系,同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化合作,开启了发展中国家团结新时代,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阿拉伯国家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及台湾等问题上给予中国有力支持。1971年,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两阿提案”在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包括13个阿拉伯国家在内的76国投了赞成票,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国际关系史上永恒经典瞬间。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积极推动世界力量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共同致力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民主的新秩序,核心是主张尊重联合国宪章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坚持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决议,支持各国人民在其全部领土上获得自由、独立和主权的权利。这些主张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要求,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正义事业。3、国家建设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合作共赢。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双方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前,就已开展经贸往来。阿拉伯国家能源资源富集。根据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2021年阿拉伯经济报告》,阿拉伯国家石油储量占全球已探明总储量的55.7%左右。随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双方贸易额快速成长,石油贸易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1970年2010年的40年间,中阿贸易额增长620多倍,从90年代初到2010年的20年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石油增长约30倍。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各领域合作全方位快速拓展。阿拉伯国家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供应方和经贸合作伙伴,长期占据中国原油进口的半壁江山。双方以原油、石化为主轴的务实合作深入开展,结成了稳定可靠的战略能源伙伴关系。随着阿拉伯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中阿产业投资、互联互通、工程承包等合作深入推进。阿尔及利亚嘉玛大清真寺、卡塔尔卢塞尔球场、科威特中央银行新总部大楼、苏丹麦洛维大坝、罗塞雷斯大坝加高、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等“中国建造”的项目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被印在了这几个国家的货币上。(三)中国同阿盟的交往1、阿盟简况。阿拉伯国家联盟成立于1945年3月22日,总部设在埃及开罗,宗旨是密切成员国间的合作,协调各成员国间的政治活动,促进经济、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社会福利、司法等领域合作,成员包括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沙特、伊拉克、也门、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苏丹、毛里塔尼亚、吉布提、索马里、科摩罗等22个国家。2、中国同阿盟关系。中国同阿盟关系友好。1956年中国同埃及建交后,也与阿盟建立了联系。1993年阿盟在华设立代表处。1999年,中国外交部同阿盟秘书处签署建立政治磋商机制的谅解备忘录。2005年10月,中国任命驻埃及大使兼任驻阿盟全权代表。2015年6月,中国外交部同阿盟秘书处建立高官级战略政治对话机制。中国同阿盟高层交往密切。1996年,时任阿盟秘书长马吉德正式访华。2002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埃及时会见阿盟时任秘书长穆萨。2004年1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阿盟总部,就中阿合作提出四项原则。2009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阿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演讲。2012年5月,时任阿盟秘书长阿拉比访华。2014年8月,王毅外长访问阿盟总部。2015年6月,时任国务委员杨洁篪访问阿盟总部。2016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访问阿盟总部。2018年7月,阿盟秘书长盖特来华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并访华。2019年1月,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访问埃及期间,会见阿盟秘书长盖特。2020年1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访问埃及期间,会见阿盟秘书长盖特。2021年7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访问埃及期间,会见阿盟秘书长盖特,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同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联合声明》,这是阿盟秘书长首次同来访的域外国家外长发表联合声明。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同阿拉伯国家及阿盟关系。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阿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向阿盟首脑理事会会议轮值主席阿尔及利亚总统特本致贺信,祝贺第31届阿盟首脑理事会召开。(四)中阿合作论坛的建立与发展1、论坛简况。1999年9月,阿盟秘书长马吉德首次提出建立中阿合作论坛的设想。2000年3月,阿盟外长理事会通过决议,提出成立“阿中合作论坛”的建议。2004年1月30日,中国和阿盟共同宣布成立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并发表了《关于成立“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的公报》。2004年9月14日,中阿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阿盟总部召开,标志着中阿合作论坛正式启动。中阿合作论坛成员包括中国及阿盟22个成员国,宗旨是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经过18年的发展,论坛框架下已建立起部长级会议、高官会、高官级战略政治对话、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中阿改革发展论坛、中阿企业家大会暨投资研讨会、中阿能源合作大会、阿拉伯艺术节/中国艺术节、中阿新闻合作论坛、中阿友好大会、中阿城市论坛、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中阿妇女论坛、中阿卫生合作论坛、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中阿图书馆与信息领域专家会议、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等17项合作机制。中阿合作论坛成为推动中阿关系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际上树立了跨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2、论坛历届部长级会议情况。截至目前,论坛已举办9届部长级会议。2004年9月14日,中阿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宣言》《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行动计划》等2份成果文件。双方一致认为,中阿合作论坛是加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集体对话与合作的新机制,有利于丰富中阿关系内涵,全面提升合作水平。中阿双方还就建立平等、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等达成一致。2006年5月31日至6月1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公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06年至2008年行动执行计划》《关于举办“中国—阿拉伯合作论坛企业家大会”谅解备忘录》等3份成果文件。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建立轮流举办中阿投资洽谈研讨会机制,积极推动建立中阿能源合作对话机制。2008年5月21日至22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巴林麦纳麦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公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08年至2010年行动执行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环境保护合作联合公报》《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关于投资研讨会机制的谅解备忘录》等4份成果文件。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加快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自贸区谈判进程。2010年5月13日至14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天津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关于中阿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天津宣言》《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公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10年至2012年行动执行计划》等3份成果文件。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内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2012年5月31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突尼斯哈马迈特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公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12年至2014年行动执行计划》等2份成果文件,双方就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打击索马里海域海盗、能源、环保、防治荒漠化、农业、旅游、人力资源、文明对话、教育、科技、卫生、新闻、体育等领域等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2014年6月5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科威特首相萨巴赫出席开幕式。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14年至2024年发展规划》《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14年至2016年行动执行计划》等3份成果文件。阿方在会上对中方提出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建议表示赞赏。2016年5月12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多哈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分别向会议致贺信。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多哈宣言》《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16年至2018年行动执行计划》等2份成果文件。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举办“中阿北斗合作论坛”,加快中海自贸区谈判。2018年7月10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科威特埃米尔萨巴赫出席开幕式。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18年至2020年行动执行计划》《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行动宣言》等3份成果文件。中阿双方高度赞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致同意将双方关系提升至“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2020年7月6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形式举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21个阿盟成员国外长或代表和阿盟秘书长与会。会议通过了《安曼宣言》《论坛2020年至2022年行动执行计划》和《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团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联合声明》等3份成果文件。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召开中阿峰会,并就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抗疫和复工复产合作等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二、新时代的中阿关系201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阿拉伯国家也进入了探索自主发展道路,实现国家稳定、发展和转型的阶段。自2012年以来,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取得新进展、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战略互信,持续深化1、构建战略伙伴关系集群。阿拉伯世界是中国战略伙伴关系高度密集的地区。中阿建立了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在双边层面建立了12对战略性质的伙伴关系。其中,中国同阿尔及利亚(2014年)、埃及(2014年)、沙特阿拉伯(2016年)、阿联酋(2018年)等4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卡塔尔(2014年)、伊拉克(2015年)、约旦(2015年)、苏丹(2015年)、摩洛哥(2016年)、吉布提(2017年)、阿曼(2018年)、科威特(2018年)等8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支持彼此维护核心利益。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主张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都反对外部干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主张尊重和支持各国根据其国情和国力自主选择发展道路。2010年底、2011年初,一些阿拉伯国家政治动荡发生后,中国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自主探索发展道路,尽快实现稳定和发展,反对外部势力打着所谓“民主”旗号干涉阿拉伯国家内政、颠覆阿拉伯国家政权。在台湾、新疆、香港、人权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阿拉伯国家始终给予中方坚定有力的支持。3、携手捍卫国际关系准则。中阿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共同支持多边主义,促进多边合作,反对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拥有更大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正义事业。(二)劝和促谈,维护和平面对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纷争,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与阿拉伯国家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1、巴勒斯坦问题巴勒斯坦问题作为中东根源性问题,关乎地区和平稳定,关乎国际公平正义,关乎人类良知道义。中国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完全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国,并积极向巴勒斯坦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国支持阿盟及其成员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所作的努力,呼吁国际社会增强紧迫感,把巴勒斯坦问题置于国际议程的优先位置,敦促有关各方坚持国际法和联合国有关决议、“阿拉伯和平”倡议和“土地换和平”原则等共识,在“两国方案”基础上推动巴以和谈,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公正持久解决。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巴勒斯坦问题,连续十年向联合国“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2013年5月和2017年7月,习近平主席先后两次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会谈,两次提出关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核心要义就是坚定推进以“两国方案”为基础的政治解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壮大国际社会促和合力,以发展促进和平。2002年,中国政府设立中东问题特使,前后五任特使多次出访巴、以等有关国家,积极劝和促谈。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继续为推动早日重启巴以和谈,实现巴以两国、阿犹两大民族和平共处作出不懈努力。2、叙利亚问题叙利亚危机延宕十余年,给叙利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严重冲击地区安全和稳定,叙利亚走出危机、恢复稳定符合地区国家及国际社会整体和长远利益。中国一直为推动叙问题妥善解决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2016年,中国政府设立叙利亚问题特使,积极同叙问题有关各方接触,做了大量劝和促谈工作,为叙问题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中国高度重视叙人道问题,向叙人民包括境外难民提供了多批人道援助。中国将继续为全面解决叙利亚问题作出不懈努力,并向叙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3、也门问题也门战事爆发以来,中国坚定支持维护也门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支持也门总统领导委员会履职,支持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也门问题,支持联合国发挥公正、平衡的斡旋主渠道作用,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支持也门等阿拉伯国家正当诉求。中国希望也门有关各方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推动实现永久停火,并通过包容性政治对话形成各方均可接受的政治解决方案,早日恢复也门的和平、稳定和正常秩序。中国通过双边途径,向也门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为缓解也门人道主义困境作出积极努力。4、伊拉克问题中国坚定支持伊拉克人民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伊拉克维护国家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稳定的努力,支持伊拉克开展经济重建、打击恐怖主义,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伊拉克内政。中国支持伊拉克各派别继续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伊拉克早日实现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中国通过实际行动支持伊拉克和平发展事业。伊拉克临时政府接管权力不久,中国就恢复了驻伊拉克使馆正常运转。中国及时向伊拉克提供大量抗疫物资和疫苗,为伊拉克应对疫情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将继续坚持对伊友好,助力伊拉克早日实现持久和平和长久发展。5、利比亚问题利比亚政治过渡进程曲折反复,国内武装冲突频发,安全形势较为紧张。中国一贯支持利比亚问题政治解决进程,积极参加斡旋利比亚问题的国际和地区会议,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场合维护利比亚合法权益。中国呼吁国际社会协助推动“利人主导、利人所有”的政治进程,在提供建设性帮助的同时避免强加外部解决方案,同时打击利比亚境内恐怖极端势力。6、苏丹问题苏丹处于政治过渡期,经济民生面临困难,部分地区部族冲突频发,安全问题凸显。中国支持苏丹推进政治过渡进程,积极推动苏丹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多边场合维护苏丹合法权益。中国主张苏丹问题应由苏丹人民自主解决,国际社会应尽快恢复对苏丹经济支持,尽早解除对苏丹相关制裁,为苏丹政治过渡提供正能量。(三)务实合作,生机勃发1、丝路精神闪耀阿拉伯。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得到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阿拉伯国家地处“一带一路”交汇地带,是历史上丝路文明的重要参与者,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中阿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布局不断完善,成果不断显现。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提出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阿盟总部并发表重要演讲,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四大行动计划,即高举和平对话旗帜,开展促进稳定行动;推进结构调整,开展创新合作行动;促进中东工业化,开展产能对接行动;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开展增进友好行动。2017年5月,13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秘书处出席了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9年4月,17个阿拉伯国家出席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8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表示,要牢牢抓住互联互通这个“龙头”,积极推动油气合作、低碳能源合作“双轮”转动,努力实现金融合作、高新技术合作“两翼”齐飞。在本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同阿盟签署《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行动宣言》,开创同地区组织签署此类合作文件的先河。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带动中阿关系发展,双方把共建“一带一路”同地区实际结合起来,把集体行动同双边合作结合起来,把促进发展同维护和平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建“一带一路”落地之处呈现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面貌。中国已同20个阿拉伯国家及阿盟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双方在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实施200多个大型合作项目,合作成果惠及双方近20亿人民。2、经贸和投资再上台阶。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合作坚持互利共赢,积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带动中阿双向投资和经贸实现倍数级增长。2021年,中阿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7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2.6倍;中阿贸易额达到3303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1.5倍;2022年前三季度,中阿贸易额达3192.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28%,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3、能源合作日益深化。中阿积极打造互惠互利、长期友好的中阿能源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构建油气牵引、核能跟进、清洁能源提速的中阿能源合作格局。在传统能源领域,中阿“油气+”合作模式深入推进,形成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炼化、储运能全产业链合作,建设了沙特延布炼厂等一系列旗舰项目。2021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原油进口量达到2.64亿吨,占同期原油进口总量的51.47%。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积极拓展同阿拉伯国家在太阳能、风能、水电等领域的合作,建立了中阿清洁能源培训中心、中埃(及)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实施了卡塔尔哈尔萨光伏项目、186兆瓦埃及本班光伏产业园光伏发电项目、165兆瓦(直流)埃及光伏电站EPC项目等大量合作项目。4、高新合作向上突破。中阿双方在中阿科技伙伴计划框架下,共同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充分利用中国技术优势,发挥高新技术驱动作用。2015年,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在宁夏召开,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及5个技术转移海外双边中心在会上正式揭牌成立。在5G通信领域,中国公司成为阿拉伯国家5G通信领域关键合作伙伴,在埃及、沙特、阿联酋、阿曼、巴林等国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在核能领域,中国企业与阿联酋、沙特、苏丹等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协定,并在铀矿勘探、核燃料供应、核电站运维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在航天卫星领域,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建立中阿北斗合作论坛合作机制,在突尼斯落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个海外中心——中阿北斗/GNSS中心。中国同阿尔及利亚、苏丹、埃及、沙特等国签署航天卫星领域多个合作文件,成功将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沙特—5A/5B”卫星、苏丹科学实验卫星一号等发射升空。(四)人文交流,丰富多彩1、扩大人文交往,增进民心相通。中阿在青年、宗教、政党、新闻、教育、文化、卫生和广播影视等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合作,扩大了人文交流,深化了相互理解。2013年以来,中国已为阿拉伯国家培训各类人才2.5万,向阿拉伯国家提供约1.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派出医疗队80批次,医疗队员近1700人次。截至2022年10月,已有4个阿拉伯国家宣布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5个阿拉伯国家在当地开设中文院系,13个阿拉伯国家建有20所孔子学院、2个独立孔子课堂。2018年至2019年,阿拉伯国家入境中国内地人次均超34万/年,在华阿拉伯留学生均超2万人/学年。双方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建立了阿拉伯艺术节/中国艺术节、中阿新闻合作论坛、中阿卫生论坛、中阿友好大会、中阿城市论坛、中阿妇女论坛、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中阿图书馆与信息领域专家会议等人文交流机制,2013年以来举办24项机制性人文交流活动。2、坚持文明互鉴,守护文明多元。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各成体系、各具特色,但都包含有人类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和共同追求,都重视中道平和、忠恕宽容、自我约束等价值理念,都致力于文明对话,倡导包容互鉴。历史上,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交相辉映,创造了不同文明美美与共、包容互鉴的佳话。今天,中阿都主张加强不同文明、人民和宗教间的对话、包容与互谅,反对“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和“伊斯兰恐惧症”,反对将恐怖主义同任何民族、宗教、国家或文明挂钩。中阿积极从对方的文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已成功举办9届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2022年,中国以决议共提国身份支持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3月15日定为“打击‘伊斯兰恐惧症’国际日”,充分体现了中国坚持文明对话、反对文明冲突的一贯立场。(五)历年阿盟外长会友华决议汇编阿盟坚持对华友好。自2002年9月第118届外长会起,历届阿盟外长会均发布涉华决议。自2006年3月第125届外长会起,绝大多数外长会涉华决议均写入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自2018年3月第149届外长会起,历届外长会涉华决议均提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2021年9月第156届外长会起,历届外长会涉华决议均赞赏中国在中东地区所做外交努力。2022年9月,阿盟外长理事会第158届外长会通过新的涉华决议,内容如下:阿拉伯国家联盟部长理事会在审议秘书处备忘录,以及秘书长在最近两届部长级会议期间关于秘书处工作的报告后,强调包括2022年3月9日关于阿拉伯国家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的8757(157)号决议在内的历届部长会涉华决议,鉴于2022年9月4至5日外长理事会常驻代表级会议成果,作出以下决定:1、成员国愿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加强各领域关系,重申阿拉伯国家支持一个中国政策。2、赞赏中国为支持阿拉伯事业、寻求和平解决地区现有危机、促进国际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所作的外交努力。3、重申欢迎沙特于2022年12月9日举办首届阿中峰会,为阿中战略伙伴关系开辟更广阔前景,服务双方共同利益,提升阿中合作论坛各机制水平,责成秘书处同沙特和中国有关方面在三方筹备委员会框架下开展协调,以筹备这一重大峰会,确保其取得成功,并将这一议题提交阿盟首脑理事会第31届会议审议。4、重申对突尼斯希于2024年在突举办阿中合作论坛第十一届部长级会议表示欢迎。5、强调阿拉伯国家应积极参与阿中合作论坛项下各项活动和会议,呼吁阿盟秘书处同阿方和中方有关部门继续协调,根据阿中合作论坛行动执行计划,筹备2022-2023年度各项活动和会议,包括拟在卡塔尔举办的第六届阿中友好大会,在中国举办的第三届阿中城市论坛,在中国举办的第五届阿中新闻合作论坛,在中国举办的第七届阿中能源合作大会,2022年11月28-29日在景德镇市举办的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在阿拉伯国家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在沙特举办的第十届阿中企业家大会暨第八届阿中投资研讨会,在埃及举办的第三届阿中卫生合作论坛,在阿拉伯国家举办的第十届阿中关系暨阿中文明对话研讨会,第五届阿中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大会,第五届阿中图书馆与信息领域专家大会,第六届阿中广播电视合作论坛,第四届阿中北斗合作论坛,阿中旅游部长级会议等。6、欢迎阿中双方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继续合作。7、责成阿盟秘书处跟进此项事宜,并提交下届阿盟例行部长会。三、变局交织中继续快速发展的中阿合作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和乌克兰危机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一轮动荡变革期。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决心更加坚定,支持彼此捍卫核心利益的行动更加有力,发挥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重要作用。(一)团结抗疫,守望相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在疫苗研用、联防联控、经验共享、医疗药品等方面高效合作,为全球抗疫合作树立典范,成为中阿命运与共的生动写照。沙特国王萨勒曼是第一个致电习近平主席支持中国抗疫的外国元首;阿盟是第一个同中国共同发表团结抗疫文件、集体肯定中方抗疫成就的重要区域组织;阿拉伯国家在病毒溯源问题上坚定同中国站在一边,反对将病毒溯源政治化;阿联酋全球第一高楼哈利法塔打出“武汉加油”等巨幅灯光标语,埃及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披上中国红;卡塔尔航空为中方抗疫开辟“绿色通道”。中国向阿拉伯国家提供大量抗疫援助,协助其在华采购药品、呼吸机、口罩生产设备等抗疫物资;向阿拉伯国家派出近百人次的医疗专家组,通过远程医疗等方式对相关国家抗疫进行指导。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疫苗合作取得重要成果。中国同阿联酋及巴林开展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三期国际临床试验,同埃及合作建成非洲首条新冠疫苗联合生产线,同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开展疫苗本地化生产及药物研发合作,通过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向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境内的巴勒斯坦难民提供疫苗援助。截至2022年10月,中国已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新冠疫苗超过3.4亿剂。(二)百年变局,守护正义1、中国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战略自主、团结自强。一些国家鼓噪所谓“中东权力真空论”。中国始终认为,中东不存在什么“权力真空”,中东人民才是地区前途命运的主人,国际社会应该尊重地区国家和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作为地区国家的战略伙伴和真诚朋友,中国始终在地区发挥建设性作用,从不谋求什么地缘私利。中国始终奉行“两个支持”,即支持地区国家团结协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支持地区人民独立自主探索自身发展道路,核心就是支持地区国家和人民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2、阿拉伯国家坚定支持中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疆问题上,阿拉伯国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等多边场合以联合致函、共同发言或单独发言等方式予中方支持。2020年10月,阿拉伯驻华使节代表团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参访,他们积极评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经济社会人权事业发展和去极端化成就,驳斥有关国家编造涉疆谎言。2022年10月,美西方在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期间推动涉疆决定草案,妄图以此干涉中国内政。阿拉伯国家站在正义一边,给予中方坚定支持。在台湾问题上,阿拉伯国家支持一个中国原则。2022年8月,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其中18国政府公开发声予中方支持。阿盟秘书处发表声明,强调应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反对违反联合国有关决议、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行为。阿盟支持中国主权及领土完整,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2022年2月,中国成功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部分国家叫嚣抵制北京冬奥会。埃及、阿联酋、卡塔尔等国领导人欣然来华出席冬奥会开幕式,再次充分体现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友谊牢不可破。(三)经济复苏,携手前行1、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强地区发展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阿克服疫情影响,稳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同摩洛哥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阿拉伯国家发展规划对接。埃及“斋月十日城”市郊铁路、中埃(及)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阿尔及利亚东部磷酸盐等项目稳步推进,取得重要进展。中海(合会)自贸区谈判不断迈进。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领域合作快速发展,成为中阿合作新增长点。2、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纾解地区民生困境。新冠肺炎疫情吞噬全球多年发展成果,全球发展事业进入关键当口,世界经济复苏日趋艰难,粮食、能源安全出现危机。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严峻挑战。2021年9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得到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截至2022年10月,已有包括17个阿拉伯国家在内的100多个国家支持全球发展倡议,包括12个阿拉伯国家在内的6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2022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宣布了中方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31项重要举措,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领导人与会。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凝聚发展共识,坚持行动导向,实现更多早期收获,帮助阿拉伯国家改善民生,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助力阿拉伯国家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四)热点问题,主持公道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等,明确回答了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这一时代课题,对促进中东和平稳定也具有重要和现实意义,得到阿拉伯国家的广泛理解和认同。全球安全倡议中蕴含的重要精神指引着近年来中国在中东地区劝和促谈的努力。2021年3月24日,中国提出倡导相互尊重、坚持公平正义、实现核不扩散、共建集体安全、加快发展合作等关于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2021年7月17日,中国提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四点主张,强调主权独立原则不可侵犯,缓解人道危机不容迟疑,打击恐怖主义不能松懈,包容和解方向不应偏离。2021年7月18日,中国提出落实巴勒斯坦问题“两国方案”的三点思路,主张增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权威,支持巴勒斯坦各派加强团结,鼓励巴以双方以“两国方案”为基础重启和谈。2021年5月巴以爆发激烈冲突后,中国作为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推动安理会五次审议巴勒斯坦问题,促成安理会发表主席新闻谈话。中国一直为中东和平稳定积极奔走。中国举办了四次巴以和平人士研讨会,呼吁召开更大规模、更有权威、更具影响的国际和会,切实推动巴勒斯坦问题解决进程。中国积极参与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支持海湾地区国家加强沟通对话,妥善解决分歧,倡议举办海湾地区多边对话会议,探讨构建中东信任机制,逐步打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中东安全架构。中国建设性参与伊拉克、利比亚、苏丹、也门等热点问题,推动通过包容性的政治对话寻找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中国还积极参与相关国家经济和社会重建,向遭受战乱、政局动荡的阿拉伯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用于当地人道主义和重建事业,支持其尽快恢复稳定和发展。2019年以来,中国先后举办两届中东安全论坛,围绕中东地区安全挑战深入探讨,呼吁构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中东安全新架构,为促进中东安全稳定贡献中国智慧。四、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成功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中国的新发展为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新机遇。(一)吹响时代号角,共树合作丰碑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首次提出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阿拉伯国家积极响应。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再次提出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阿拉伯国家反响热烈。2020年,在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上,双方一致决定把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写入《安曼宣言》,并提交未来举行的中阿峰会,中阿双方就构建命运共同体达成积极共识。届时,中阿领导人将规划双方未来合作,推动中阿关系提质升级,进一步凝聚双方在全球治理、发展与安全、文明对话等重大问题上的共识。峰会必将成为中阿关系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标志中阿友好进入新阶段,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开辟更广阔的前景,引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二)深化战略互信,维护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坚持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阿拉伯国家关系,尊重阿拉伯国家人民的选择,支持阿拉伯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保持高层交往和对话势头,充分发挥领导人会晤对中阿关系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加强中阿政府间磋商和对话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战略对话、政治磋商等双多边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将继续致力于中阿合作论坛的建设和发展,发挥部长级会议机制的引领作用,进一步丰富中阿全方位集体合作的内涵。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携手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普遍适用性。将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粮食和能源安全等重大国际问题上支持彼此的正当要求与合理主张,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三)坚持互利共赢,共创发展繁荣中国将本着合作共赢原则,继续同阿拉伯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对接双方发展战略,发挥各自优势和潜能,拓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投融资、高新领域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让合作成果更多惠及双方人民。中国将支持更多阿拉伯国家非石油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不断优化贸易结构,努力推进双边贸易持续稳定发展。加强中阿经贸部门的交流与磋商,尽早签署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协定。中国将推动并支持中阿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特别是石油勘探、开采、运输和炼化方面的投资合作,推动油田工程技术服务、设备贸易、行业标准对接。加强在太阳能、风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中国将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扩大参与同阿拉伯国家在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逐步扩大项目运营合作,不断提高阿拉伯国家基础设施水平。中国将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双方企业扩大和优化相互投资。支持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互设分支和开展多领域业务合作。加强双方央行间货币合作,商讨扩大跨境本币结算和互换安排。中国将根据阿拉伯国家需求,继续通过双多边渠道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帮助阿拉伯国家改善民生、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与阿拉伯国家共同促进疫后复苏增长,拓展健康产业、公共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合作。(四)促进和平稳定,共享长治久安中国将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同阿方一道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将统筹维护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合力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中国将推动通过对话协商,公正合理解决中东热点问题,构筑兼顾各方合理关切的集体安全架构,维护地区长治久安。支持阿拉伯国家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支持阿拉伯国家运用阿拉伯智慧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共同致力于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土地换和平”原则等国际共识,在“两国方案”基础上推动巴勒斯坦问题的全面、持久、公正解决。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支持彼此反恐和去极端化努力,抵制“双重标准”,合力打击联合国安理会列名的恐怖组织。共同落实《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共同维护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联合国在中东地区的维和行动,向阿方提供维和培训支持。(五)扩大文明交流,倡导和谐共生中国将继续同阿拉伯国家增进治国理政经验交流,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广播影视领域的人文合作,继续办好中阿改革发展论坛、中阿友好大会、中阿妇女论坛、中阿青年大使、中阿城市论坛等交流活动,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合作,深化双方人民相互理解,促进中阿文化相互交融。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反对“伊斯兰恐惧症”,反对文明冲突论,反对将恐怖主义同特定的民族、宗教挂钩。共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结束语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重要成员,同为国际舞台上重要政治力量。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阿关系,始终把阿拉伯国家作为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新的历史条件下,中阿合作应该在世界发展进步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在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中不断前进,中阿双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合作、共克时艰、携手前行。中国愿以首届中阿峰会召开为契机,与阿拉伯国家一道弘扬中阿传统友好,不断充实和深化中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格局,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造福中阿双方人民,带动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业。附件:中阿合作论坛成果文件汇编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中央部委

中国政府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监察委员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研究室

新华通讯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气象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行政学院

国家信访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移民管理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驻外机构

驻外使馆

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驻外总领馆

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驻外团、处

常驻联合国代表团

驻欧盟使团

驻东盟使团

驻非盟使团

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

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

常驻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和社会委员会代表处

常驻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处

中国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

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

常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代表团

地方外办

北京市外办

天津市外办

河北省外办

山西省外办

内蒙古自治区外办

辽宁省外办

吉林省外办

黑龙江省外办

上海市外办

江苏省外办

浙江省外办

安徽省外办

福建省外办

江西省外办

山东省外办

河南省外办

湖北省外办

湖南省外办

广东省外办

广西壮族自治区外办

海南省外办

重庆市外办

四川省外办

贵州省外办

云南省外办

西藏自治区外办

陕西省外办

甘肃省外办

青海省外办

宁夏回族自治区外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办

沈阳市外办

大连市外办

长春市外办

哈尔滨市外办(暂无官方网站)

南京市外办

杭州市外办

宁波市外办

厦门市外办

济南市外办

青岛市外办

武汉市外办

广州市外办

深圳市外办

成都市外办

西安市外办

外交新媒体

微信

外交部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亚洲雄风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秘书处

中东瞭望

直通非洲

中国国际法前沿

外交帮扶

外交部使团事务办公室

领事直通车

外事管理

钓鱼台国宾馆

外交财悟

青春外交

老外交官之家

外服青年汇

一知

世界知识

微博

外交部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直通非洲

欧亚风景线

中欧信使

聚焦拉美

战略安全与军控在线

外交帮扶

领事之声

青春外交

重要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 邮编:100701 电话:+86-10-65961114

网站标识码:bm02000004 京ICP备0603829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14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

阿拉伯联盟

阿拉伯联盟

查看回信留言

全部频道

首页>国新专题>阿拉伯国家媒体访华团>相关国家简介

阿拉伯联盟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scio.gov.cn   2009-12-02   来源:百度百科

打印

字大

字小

  

    

    阿拉伯国家联盟

    League of Arab States

    为加强阿拉伯国家联合与合作而建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也门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国家联盟条约》,宣告联盟成立。到1993年共有22个成员国。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密切合作,维护阿拉伯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协调彼此的活动。组织机构主要有首脑会议、联盟理事会和秘书处,总部设在开罗。联盟成员国自成立后陆续缔结了一些加强各方面合作的条约、协定,在维护本地区石油国权益、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处理阿拉伯国家间分歧和解决本地区国家间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当代国际社会,尤其是中东地区的重要政治力量。

    【成立日期】

    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议下,7个阿拉伯国家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也门的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盟正式成立,简称阿盟。

    【宗 旨】

    密切成员国间的合作关系,协调彼此间的政治活动,捍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全面考虑阿拉伯国家的事务和利益,各成员国在经济、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社会福利、国籍、护照、签证、判决的执行以及引渡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成员国相互尊重国家的政治制度,彼此之间的争端不得诉诸武力解决,成员国与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和协定对其它国无约束力。

    【成 员】

    22个(2008年):阿尔及利亚、阿联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卡塔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沙特、苏丹、索马里、突尼斯、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约旦、科摩罗。

    【总 部】

    阿盟宪章规定,阿盟总部的永久地址为埃及首都开罗。

    【组织机构】

    (1)首脑级理事会:最高权力机构。1964年起开始举行首脑会议,商讨地区性重大问题。可应成员国要求召开特别首脑会议或紧急首脑会议。2000年10月在开罗召开的第11次特别首脑会议决定每年定期举行首脑会议,由成员国轮流主持。2001、2002、2003年度主席国分别为约旦、黎巴嫩和巴林。(2)部长级(外长)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外长组成,下设数个委员会,负责讨论、制订和监督执行有关的阿拉伯共同政策、制订阿盟各机构的内部条例并任命阿盟秘书长。每年3月和9月举行例会,也可以应两个以上成员国的要求随时召开特别会议或紧急会议。协商一致通过的决议对所有成员国均有约束力。唯有财政和管理问题,获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后即对全体成员有效。(3)专项部长理事会。随着阿拉伯国家相互关系的发展和合作领域的扩大,各专项领域的部长理事会相继建立并逐步取代了原外长理事会下设的有关委员会。到目前为止,共成立了10个专项部长理事会,由成员国相关部长组成,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制定有关领域的阿拉伯共同政策和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有关协调与合作。它们分别是:新闻、内政、司法、住房、运输、卫生、社会事务、青年与体育、环境事务和通讯部长理事会等。(4)联合防御理事会。根据“共同防御与经济合作条约”建立,由成员国外长和国防部长组成,其任务是统一各成员国的防务计划,为加强其军事力量而开展合作。(5)经社理事会。由成员国有关部长或其代表组成,致力于实现阿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定的目标,并有权建立或取消任何专项组织,负责监督其运作情况。目前其属下有17个专门组织和机构。(6)秘书处:它是阿盟的常设行政机构和理事会及各专项部长理事会的执行机构。设秘书长1人,由副秘书长和秘书长顾问组成的委员会协助其工作。

    阿盟在埃塞俄比亚、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德国、俄罗斯、法国、美国、瑞士、意大利、印度、英国、中国等设有办事处。

    【同我国的关系】

    中国同阿盟于1956年建立联系。1964年1月,刘少奇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曾致电祝贺阿盟第1次首脑会议召开。1993年5月23日-28日,应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的邀请,阿盟秘书长马吉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江泽民主席会见。马吉德秘书长同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拉伯国家联盟关于设立阿拉伯国家联盟代表处的协定》。8月,阿盟在北京设立办事处。9月,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联大会议期间在纽约同马吉德秘书长就中东和平进程、地区形势、中国同阿盟的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1994年,马吉德秘书长向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转达口信,表示阿盟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赞赏中国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和中国在联合国维护正义的公正立场。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在致马吉德的口信中表示,中国重视发展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关系,愿继续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同阿拉伯国家保持友好合作和磋商。1995年3月20日,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致电阿盟秘书长马吉德,祝贺阿盟成立五十周年。3月22日,钱副总理兼外长在阿盟驻京办事处为庆祝阿盟成立五十周年举行的招待会上发表讲话,赞扬阿盟为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捍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为加强阿拉伯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作出的重大贡献。1995年10月6日-11日,阿盟副秘书长凯马尔访华,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和部长助理王昌义分别同凯进行了会见和会谈。 对外友协齐怀远会长、中联部李成仁副部长,贸促会李大有副会长等也分别会见。1996年2月15日,阿盟秘书长马吉德就中国云南地震致电江泽民主席表示慰问。3月18日,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电贺马吉德蝉联阿盟秘书长。5月14日,江泽民主席在访问埃及期间会见马吉德秘书长。6月20日,江泽民主席电贺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在开罗召开。11月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在访问埃及期间会见马吉德秘书长。11月9-15日,阿盟教科文总干事穆罕默德.米里访华,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阿文化研讨会。1997年2月22日,马吉德秘书长前往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吊唁邓小平逝世。5月1 5日,马吉德致函钱副总理兼外长通报阿盟对中东问题的看法和立场。7月1日,马吉德秘书长应中国政府邀请参加香港主权交接仪式。8月1 4 日,钱副总理兼外长就中东问题致函马吉德秘书长。10月28日,马吉德秘书长致函钱副总理兼外长通报阿盟第108次外长理事会情况。12月25日,钱副总理访问埃及期间在阿盟总部会见马吉德秘书长,双方就中东问题和中阿关系进行政治磋商,钱副总理提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巩固和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四点建议,主要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开展互利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在国际事务中互相支持,马吉德秘书长表示赞同。

    1998年3月,阿盟秘书长马吉德致书长致函钱副总理,通报中东地区有关情况。4月,钱副总理复函。5月,唐家璇外长向阿盟秘书长通报以色列总理访华有关情况。6月,马吉德向唐家璇外长通报阿盟理事会情况。9月,阿盟理事会第110届会议作出加强对华关系决议。11月,唐外长致函马吉德,对阿盟决议表示欢迎。

    1999年1月4日,唐家璇外长在开罗阿盟总部会见了阿盟秘书长马吉德,双方主要就中阿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伊拉克、洛克比以及在中东实现无核、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唐外长还提出了发展中阿关系三点建议:即政治上加强协调;经济上扩大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会见结束时,唐外长与马吉德秘书长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关于建立政治磋商机制的谅解备忘录》。4月7日,阿盟秘书长马吉德致函唐家璇外长,赞赏中国对阿中关系的高度重视,并通报2月阿盟第63届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作出的关于要求全面研究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以提高双方合作水平的建议以及阿盟第111届部长理事会通过的呼吁阿盟成员国发展与中国的官方和民间关系的决议。5月,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访问埃及期间会见了马吉德秘书长。 5月12日,阿盟秘书长马吉德致函唐家璇外长,就中国驻南联盟使馆遭北约轰炸表示慰问。9月,阿盟秘书长马吉德计划访华时首次提出了建立中阿论坛的设想。10月20日,阿盟秘书长马吉德致函唐家璇外长,通报阿盟外长理事会9月例会就巴勒斯坦问题和阿以冲突通过的决议。12月28日,外交部部长唐家璇复函马吉德秘书长,重申中国政府对中东地区问题的立场和观点,表明中国对该问题的关注和对中阿交流与磋商的重视。

    2000年3月,阿盟外长理事会通过有关中阿关系的5972号决议,进一步明确了建立中阿论坛的倡议,并责成秘书长就此与中国政府联系。

    2001年4月9日,阿盟秘书长马吉德致函唐家璇外长,通报3月在安曼召开的阿盟首脑级会议的有关情况。5月7日,阿盟新任秘书长穆萨致函唐家璇外长,通报其就任阿盟秘书长一职,并表示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5月30日,唐家璇外长复函穆萨秘书长,重申中方对中阿合作的积极立场和一些考虑,同时邀请其在方便的时候访华。6月28日,阿盟秘书长穆萨致函唐家璇外长,就唐外长对其来信复函并邀其访华表示感谢,对中方为发展中阿关系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7月3日,阿盟秘书长穆萨致函唐家璇外长,感谢唐外长对其就任阿盟秘书长的亲切祝贺和友好情谊。10月2日,唐家璇外长与阿盟秘书长穆萨通电话,就美遭受恐怖袭击事件、国际反恐合作和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交换了意见。11月14日,唐家璇外长在联合国总部会见阿盟秘书长穆萨,双方就中东、伊拉克和阿富汗等问题坦率地交换了意见。12月26日,唐家璇外长访问阿盟总部,会见了阿盟秘书长穆萨,双方就中东局势、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穆萨秘书长还向唐外长递交了《阿拉伯--中国合作论坛宣言》草案,希望中方研复。

    2002年3月26日,江泽民主席致电祝贺第14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召开。4月5日,唐家璇外长就以巴冲突局势和阿盟秘书长穆萨通电话。4月21日,朱镕基总理访问埃及时在阿盟总部会见穆萨,双方就“中阿合作论坛”、中东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5月24日,阿盟秘书长穆萨就有关保护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文化遗产的决议草案事致函唐家璇外长。6月14日,唐家璇外长就此事复函穆萨秘书长, 表示中国愿在此问题上与阿盟加强交流。9月14日,唐家璇外长在联合国总部会见阿盟秘书长穆萨,双方重点就伊拉克问题交换了意见。

    2003年3月7日,唐家璇外长在出席安理会伊拉克问题会议时会见了由巴林、黎巴嫩、突尼斯、埃及、叙利亚5国外长及阿盟秘书长穆萨组成的阿拉伯外长委员会代表团,双方一致强调应通过政治途径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

    历次例行的阿盟首脑会议

    阿盟自1945年3月成立以来,共举行过20次例行首脑会议和10余次特别首脑会议。在1978年举行的第九次首脑会议上,阿盟决定每年11月召开首脑会议,并可应成员国的要求召开特别首脑会议。由于阿拉伯国家内部存在分歧,例行首脑会议在1982年至2000年期间一直未能举行,但特别首脑会议举行过多次。2000年10月,阿盟在开罗召开第11次特别首脑会议。这次首脑会议决定,每年定期举行首脑会议,由成员国轮流主持。这一决定还作为修正条款列入《阿拉伯国家联盟宪章》。从2001年3月举行的第13次首脑会议起,阿盟首脑会议开始机制化。

    1964年1月,在埃及总统纳赛尔倡议下,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谴责以色列强行改变约旦河河道的侵略行径,并就成立阿拉伯联合司令部、建立巴勒斯坦实体等问题作出决议。        1964年9月,第二次首脑会议在埃及亚历山大港举行。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宣布正式承认巴解组织。

    1965年9月,第三次首脑会议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签署了《阿拉伯团结公约》。

    1967年8月,第四次首脑会议在苏丹喀土穆召开。会议通过了对以色列实行不和解、不谈判、不承认的“三不原则”。

    1969年12月,第五次首脑会议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召开。会议通过了集中阿拉伯国家的潜力对抗侵略、加强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和加强被占领地区阿拉伯人民的斗争等三项议程。

    1973年11月,第六次首脑会议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因十月中东战争刚刚结束,会议重点讨论了抗击以色列侵略和解放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等问题。

    1974年10月,第七次首脑会议在拉巴特召开。会议通过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强调巴人民享有返回家园和实行自决的权利,巴解组织是巴人民唯一合法代表。        1976年10月,第八次首脑会议在开罗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黎巴嫩危机、维护以巴解组织为代表的巴抵抗运动及巩固阿拉伯团结等问题。

    1978年11月,第九次首脑会议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会议是在埃、以、美通过谈判达成戴维营协议后召开的。会议谴责戴维营协议,强调不允许阿拉伯任何一方或几方单独谋求解决阿以冲突。次年3月,埃以签署和平协议,阿盟暂时取消了埃及的成员国资格。

    1979年11月,第十次首脑会议在突尼斯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黎巴嫩危机。        1980年11月,第11次首脑会议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宣言,并决定同任何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或把使馆迁到耶路撒冷的国家断绝关系。

    1981年11月,第12次首脑会议在摩洛哥非斯开幕,因与会国对沙特提出的中东和平方案存在分歧,开幕后随即休会。1982年9月,中断10个月的首脑会议复会。会议通过了解决巴勒斯坦和中东问题的八项原则。

    2001年3月,第13次首脑会议在安曼召开。会议发表了《安曼宣言》和最后声明,呼吁阿拉伯国家实现民族和解,加快经济一体化步伐,支持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并全面支持巴叙黎收复领土和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

    2002年3月,第14次首脑会议在黎巴嫩贝鲁特召开。会议通过了以沙特王储阿卜杜拉提出的阿以和平方案为基础的“阿拉伯和平倡议 ”。        2003年3月,第15次首脑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会议发表最后声明,呼吁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寻求伊拉克危机的和平解决。

    2004年5月,第16次阿盟首脑会议在突尼斯举行。与会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代表承诺在各自国家推进改革和现代化进程,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业以及伊拉克人民恢复主权和战后重建的进程。第16次阿盟首脑会议原定于3月29日至30日举行。>>

    2005年3月,第17次阿盟首脑会议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本次峰会适逢阿盟成立60周年。会议除讨论巴以冲突、伊拉克局势等热点问题和决定重新启动“阿拉伯和平倡议”外,出席会议的阿拉伯领导人还就阿盟和阿拉伯世界的改革问题达成了一致。会议并发表了《阿尔及尔宣言》。

    2006年3月,第18次阿盟首脑会议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举行,会议通过《喀土穆宣言》,宣言强调阿拉伯国家将为实现阿拉伯民族团结、统一的目标而努力。

    2007年3月,第19次阿盟首脑会议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会议通过了《利雅得宣言》,强调阿拉伯国家将为维护阿拉伯团结与安全以及实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努力。

    2008年3月,第20次阿盟首脑会议将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举行。会议通过《大马士革宣言》,承诺阿拉伯国家增进团结,通过对话解决内部分歧。会议还通过一项决议,重申阿拉伯国家愿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下一次阿盟峰会将于2009年在卡塔尔举行。 阿盟峰会承诺共同解决内部问题 希望借助阿盟峰会进一步促进中阿友好合作——访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

[责任编辑:郑可]

相关链接>>

摩洛哥

也门

黎巴嫩

约旦

埃及

叙利亚

吉布提

科威特

苏丹

科摩罗

Copyright www.scio.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10669号-8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阿拉伯国家联盟

阿拉伯国家联盟

中文|

搜索

首 页

关于论坛

论坛机制

论坛文件

视频连线

阿拉伯世界

阿拉伯国家联盟

阿尔及利亚

阿联酋

阿曼

埃及

巴勒斯坦

巴林

吉布提

卡塔尔

科摩罗

科威特

黎巴嫩

利比亚

毛里塔尼亚

摩洛哥

沙特

苏丹

索马里

突尼斯

叙利亚

也门

伊拉克

约旦

阿拉伯国家联盟

您的位置:首页 > 阿拉伯世界 > 阿拉伯国家联盟

阿拉伯国家联盟概况

(League of Arab States—LAS)

(最近更新时间:2023年4月)

【成立日期】 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议下,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正式成立。

【宗 旨】 密切成员国间的合作关系,协调彼此间的政治活动,捍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阿拉伯国家的整体利益,推动各成员国在经济、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社会福利、国籍、护照、签证、司法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成员国相互尊重国家政治制度,彼此之间的争端不得诉诸武力解决,某一成员国与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和协定对其他成员国无约束力。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联盟关系

(最近更新时间:2023年4月)

中国同阿盟关系友好。双方于1956年建立联系。1993年阿盟在华设立代表处。1999年,中国外交部同阿盟秘书处签署建立政治磋商机制的谅解备忘录。2004年,双方建立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10年,双方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2018年,双方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

加载更多..

中阿合作论坛 版权所有京ICP备06038296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97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邮编:100701 电话:86-10-65964265